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细节里的大学精神

(2013-01-04 14:03:18)
标签:

杂谈

一群年轻人捧着热气腾腾的咖啡或奶茶,边品尝边听讲,这是2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微博]的课堂上出现的一幕。这天上午,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正在上《媒介与社会》课, 任课老师庄曦和往常一样,让同学们分别针对自己负责解读的文章内容,依次进行公开讲解。就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一名身着鲜艳工作制服的外送员敲门走进了教室。

   

正如一名同学所说一杯咖啡虽然不值多少钱,但从中可以看出庄老师对学生的浓浓爱意。这杯咖啡,营造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这足以抵御寒冬的凉意。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小细节,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成为10年、20年后回母校时的谈资。

      

近年来,大家一直在谈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看上去很“虚幻”,但其实就蕴含在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日常细节中——学校的每个办学细节、教师的教育行为重视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大学就充满人文精神;反之,如果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感受,老师和学生很疏远,学生就很难对学校有好感,无法接受大学精神的感染,反而会陷入迷茫。

      

南师大这名教师,在圣诞节送每个学生一杯咖啡和奶茶,是颇有“创意”的。有网友也对此有质疑,难道老师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讨好”学生吗?这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质疑。首先,这只是这名老师的个体行为,只要老师和学生觉得很好,不突兀就行;其次,每个老师完全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式,来表达师生情感,没有说要采取一个模式。在笔者看来,如果有更多老师通过这些细小举动,沟通师生感情,课堂教学很有可能更活泼,而师生关系也会融洽得多。

   

这不由让人想到最近发生在清华的围绕厕纸这样的“小事”引起的争议。近日一名清华学生在微博上“叫板”学校图书馆,“每次来文图(清华大学图书馆人文分:馆)都会突然意识到厕所没纸的严重问题。手纸预算很多吗?”。而清华图书馆官方微博则“反击”称:“测算过,是目前我们承担不起的。轮到我发问了:为什么图书馆没纸你就觉得严重?体育馆有纸吗?教室有纸吗?”高校图书馆该不该提供免费厕纸?一卷小小的厕纸,一不小心演变成了一场关于高校管理的大讨论。

   

图书馆公厕是否提供厕纸貌似“事小”,可却值得探讨:学校图书馆是否有这笔预算?学生是否参与学校公共服务的预算决策?如果图书馆有这笔预算,为何没有落实到位?如果没有预算,学校是出于何种考虑?在预算时是否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等等。如果学校能把不起眼的厕纸事情处理好,那么,也就在学校建立起教育民主决策机制。

   

教育无小事,学校的每个管理细节,教师的每个教育行动,都折射出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把每个管理细节做好,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温暖,大学的精神也就得以彰显。很多从世界一流大学走出的学生,回忆当年在母校的生活,几乎都没有宏大叙事,而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给其留下一辈子难以磨灭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