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对口招生小学,是缓解“择校热”还是火上浇油?

(2012-09-14 13:01:56)
标签:

杂谈

中国政府网近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 (潇湘晨报9月8日)

 

从表面上看,初中对口招生小学,将不存在“小升初”择校热的问题,一下子治理了现在令人头疼的问题,可问题是,如果初中办学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初中对口招生的结果,不是把“小升初”择校提前到了到“幼升小”阶段吗?——为了未来进好初中,必须先进对口招生的小学。

 

通过抓高一级学校的招生,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我国近年来政府部门经常使用的一种办法,前几年,一些地方就已经尝试把部分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到初中,可实施下来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学校有招生自主权,而把名额分配到各高中,是行政招生而非学校招生;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校事实上存在的严重差异,名额分配生进重点高中后,并不适应重点高中的教学,一些高中只得把这些学生单独编班,造成新的歧视。据了解,不少当年曾实施名额分配的地方,有部分重点高中已取消了名额分配。

 

初中对口招生小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民办初中参不参与对口招生?按照《民办教育法》,民办学校拥有招生自主权,且收费标准也不相同,如果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初中不参与对口招生,择校热还是会存在。小学和初中的对口如何组合?是优质小学对优质初中,还是优质小学对一本初中,一般小学对优质初中?这种组合的理由是什么?是行政的主观意愿,还是遵循办学的规律?

 

抓升学出口,来解决义务教育均衡,无非是想引导家长从升学角度来理性择校,而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极为功利的——不是引导家长以升学作为送孩子上学的目标吗?更重要的是,这很难起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效果。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主要在于政府部门履行投入责任,并转变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模式,让每所学校办学标准基本一致。不增加教育投入,却希望在现有教育资源的“盘子”里进行“盘活”,包括建立名校集团,名校和弱校对口帮扶,对口招生等,是不可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反过来,会产生其他严重问题。

 

从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就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责任,可是,6年时间过去,义务教育均衡情况极不乐观。在这期间,政府部门没有少花功夫,发了不少文件,也下达了诸多禁令,禁止择校、禁止测试等等,可效果甚微。总体看来,政府部门花的都是表面功夫,没有触及实质,这就是增加投入和放权并举——政府部门的责任是保障教育经费均衡配置,具体的办学(包括招生、培养)则属于学校自主权范畴,当政府部门履行了自身的投入责任和监管责任,而同时把办学自主权交给每所学校,基础教育的均衡局面不难形成,同时各所学校在办学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也会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这才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办好学校的正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