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闻味道识字”家长为何会相信?
(2012-08-29 08:44:31)
标签:
杂谈 |
近日,部分家长向上海市青浦区警方报案,举报正在青浦华新镇迪利特宾馆开办的“赢在右脑培训班”涉嫌欺诈。该培训班由注册在闵行的新雨教育培训中心开办,宣称经过右脑训练之后,孩子仅凭听翻书、闻味道,就能识别文字进行阅读。目前,闵行、青浦两区的教育、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调查并确认,新雨教育培训中心举办该培训班属于违规办学,要求其“停止超出注册地办学”。(东方早报8月28日)
“赢在右脑培训班”的荒谬性不言而喻——花几天时间怎么可能就把右脑开发出来了?仅凭听翻书、闻味道,就能识别文字进行阅读,是从哪里来的理论?只要有一点教育常识和科学常识,都会认为这是在装神弄鬼,可却有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们相信了,这正是类似培训班得以生存的土壤。那些报案举报的家长,是在发现孩子接受完培训班之后,没有培训机构所称的特异功能之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
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的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分析起来,这些欺诈行为的手段都不高明,漏洞十分明显,可却成功地骗倒家长,就在于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焦虑心理以及对教育常识的无知。
在“不输在起跑线”的口号下,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找培训班、特长班,总担心万一其他学生上了一个特别有效的培训班,而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这样的培训班,将输给其他孩子。于是,如果一个培训班,宣称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异功能,家长们是很难有“抵抗力”的。而且,如果这一培训班开价高,家长们更会认为“值”,因为这样一来,能获得这种高端培训的学生,将很少,自己的孩子获得这样的机会,乃“凤毛麟角”。这类培训班,开出天价,迎合的就是这种心理。
由于本身就对培训班的特别效果有期待,因此,家长们很容易相信培训班宣称的特殊效果,以至于失去基本的判别力。事实上,针对“赢在右脑培训班”的宣传,只要家长稍微阅读教育书籍,了解人的认识形成过程,就可发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结合自己多年读书的体会,也可以下判断:通过闻味道识字,就是瞎扯。但很明显,期望自己孩子“高人一等”的家长们,相信有奇迹发生。但教育是没有奇迹的。
在每次教育培训欺诈事件发生之后,都会有舆论和家长呼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在笔者看来,政府部门确实对培训机构有监管的责任,可是,其监管的范畴,只限于监管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合法经营,至于其培训内容,则需要由消费者的选择来加以规范、完善。对于那些明显违背教育规律,毫无科学性可言的培训内容,消费者如果不选择,或者在这些机构向消费者推销时就报案,这些培训自然没有生存空间,难以存活,不可能招摇过市。
所以,要防患培训欺诈,还在于家长们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要有基本的教育常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作用,不是想着怎样去开发其智力,拔苗助长,而是给孩子健康、自由生长的环境;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做人教育,即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让孩子有独立、自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与能力。以此分析送孩子上“赢在右脑培训班”的家长们,他们其实是不合格的家长。孩子上这样的培训班,超常的阅读能力没有培养出来,健康的阅读习惯倒是破坏了。如果家长们真关心孩子的成长,就放过孩子,不要让他们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这既糟蹋孩子,也糟蹋钱。把上这些培训班的时间,用到体育锻炼中,让他们在运动场场上出出汗,这比什么开发都有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