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开放大学,要有全面开放的心态
(2012-08-13 06:58:24)
标签:
杂谈 |
在中国已提出多年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又迈出关键一步。近日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将作为高等院校补充,有效缓解当前上大学是唯一选择的局面,被业内称之为“终身教育发展的新载体”。(南方都市报8月12日)
相对于过去的电视大学,“开放大学”,校名是全新的,也体现了开放教育,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但这能否成为“终身教育发展的新载体”,能否有效缓解上大学的焦虑,还很难说。在笔者看来,如果仅改校名,而不改革教育管理制度,调整人才评价体系,成立开放大学,是难以有效缓解上大学的焦虑的。办好开放大学,必须有全面开放的心态。
作为“补充”的继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学校低人一等,学历也低人一等。——在学生和社会舆论看来,过去的电视大学,今日的开放大学,根本就不是大学,而从电视大学拿到的文凭,含金量根本就不好与全日制教育相比,有一些研究生招生机构,就明确不招收持自考、继续教育文凭的学生,或者虽不明说,但在具体招生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进行歧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接受继续教育,是很多受教育者无法进入全日制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
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以全面开放的心态,率先清理存在于教育系统的“教育歧视”,包括职业教育歧视、民办教育歧视和继续(成人)教育歧视,给各类教育平等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督促社会用人单位调整人才评价体系,改变“学历至上”的人才观。
另外,办好开放大学,必须提高办学质量,严格实行“宽进严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上全日制大学的考试分数将越来越低,进入开放大学的学习的学生,有可能分数就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放大学不坚持培养标准,就会成为“走私文凭”的通道(对于自考,已有专家认为这是文凭“走私通道”),也会降低办学的声誉,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