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报到”为何成了“家长报到”

(2012-08-13 06:09:35)
标签:

杂谈

 

11日清华大学今年的党员新生赴校报到,这也拉开了今年新生报到的序幕。与以往不同,今年清华大学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首批来报到的是清华新生党员和“领军计划”的入学学生,近600人。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三天内接受党性教育以及适应大学生活的课程,以求在入学后继续发挥骨干作用。(京华时报812日)


据称,清华此举,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性。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新生的信中提议,新生应独自报到,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可是,在新生报到处画出一个二十多平米的黄线区域,让家长在区域外等候,而让学生独立进区域,拿材料排队、报道,这是怎样的“独立报到”呢?如果一个已近成人或已成人的大学新生,连注册报到的手续,都难以完成,其独立性也实在太差了。


清华的这种做法,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家长要送孩子报到,这是家长的权利,另外,一家出了一个名校大学生,送孩子上学,也是人之常情。但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到校时,几乎把所有事情都包办了,包括帮孩子拿行李,带着孩子在报到处办理注册手续,就像父母在入学,孩子完全成为一个旁观者。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禁止”家长进注册区,也是逼着家长“放手”,让学生们能“亲自”感受一下入学程序。


连入学注册手续,父母也要包办,这是过去家庭教育的延续。在不少家庭,学生没有任何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自主生活的空间,学生完全“被管理”、“被规划”,要这样的学生独自报到,家长们并不放心,所以,在亲情、喜悦和不放心的多重因素作用下,父母成为新生报到的主角,这就不是“新生报到”,而是“家长报到”了。


家长当然想让报到过程顺利一些,但“放手”是迟早的事,而且,越早放手,对学生的顺利成长越有利。我国的大学新生,进校后普遍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很快陷入迷茫,就是因为长期被“包办代替”。对此,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引导孩子自己做规划,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如果家长错过了中小学这段时间,至少应该在孩子考上大学后,让其学会独立走路。否则,家长要包办到何时?


事实上,家长包办得越多,最后吃苦果的还是家长。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都会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找工作,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家长冲锋陷阵,学生站在身边,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必定首先被用人单位淘汰——连工作都要父母带着出来找,这样的学生能派何用,今后工作该不会由父母代做吧?结果是,父母只有接受孩子变为“啃老族”的现实。另外,被“包办代替”的学生,也对家长不领情,认为是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自己身上,比如中小学时上培训班、特长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一手操办,这砸弱化学生的独立能力的同时,也恶化亲子关系,不少学生对辛辛苦苦的父母没有感激和孝顺之情,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清华等校园里,出现过送孩子报到的父母露天睡觉,孩子却安然在寝室休息的景象。而对大学新生,很多大学都会开展感恩教育,这实在是对家庭教育的讽刺。


家长可以送孩子报到,体验孩子入学的喜悦,也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是应该把孩子该做的事交给他们自己做,甚至可以把整个行程的安排都交给孩子,让他订票、联系住宿,自己做一次“甩手掌柜”,让孩子迈出独立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早就应该迈出了。

最后说一句,本文用了很多个“孩子”来说大学新生,这是基于当前父母对学生的“包办”而言的,在父母眼里,子女就是上了大学,也是没长大的孩子,其实,他们已经不是孩子,过去是未成年公民,现在正成为成年的公民,一个公民应该有基本的担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