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进校长职业化,实现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

(2012-08-10 06:25:10)
标签:

杂谈

8月7日上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担任校长期间,不再做自己的专业(外国哲学)学术研究,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不再谋求与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此前,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分别在履职之初做出类似承诺。(南方都市报8月9日)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中,大学校长这一角色,定位一直很不清晰。通常而言,存在三方面问题。


其一,校长是官员,而不是教育家。由于我国大学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从副厅到副部不等),因此,无论是校长自己,还是学校师生、社会舆论,都把校长定位为官员,而不是教育家,这导致校长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首先是官员模式和行政思维。


其二,校长是优秀学者,而非杰出的教育管理者。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选拔校长时,学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标准,近年来,这一标准甚至越来越高,当选者要是院士变为了基本要求,但从校长的职责看,学术能力并非第一位的要求,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才是基本要求。不懂教育管理的院士被选任到校长岗位,还被认为是为管理学校做出“牺牲”。


其三,校长不是专职,而是兼职即可完成的任务。长期来,我国校长一边从事校长管理工作,一边还继续开展学术研究、教育教学,这把校长职位变为一个“兼职岗位,其结果是,校长没有当好,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也只是以校长名义进行,但其实由其他人(校长课题组成员或学生)完成,这反而催生了学术不端和权力通吃——近年来,已爆发多起校长与学生共同署名论文论文涉嫌抄袭、造假事件,在事发之后,校长声称自己“不知情”;再就是,校长利用手中的行政权,谋求学术利益和教育利益,制造学术不公平和学术腐败。


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校长应是职业化、专业化、非行政化的。道理很简单,校长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管理好一所大学,这不是靠兼职就能完成的。为此,应该按照这一要求遴选校长(不愿意放弃学术和教育工作的,可自动放弃遴选),并按这一要求考核、评价校长(只考察校长管理学校的业绩,而不再考察校长的学术成果和教学业绩)。去年年底,教育部在两所直属高校试点校长公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明确提出,选拔校长要坚持职业化、专业化、非行政化的标准。但从具体的选拔委员会构成和选拔程序看,还没有真正做到职业化、专业化和去行政化。


把校长的工作界定为管理大学,实行校长职业化,首先,应当对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做出制度化的规定。从去年以来,我国已有多所大学的新任校长宣布,担任校长期间,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不再带研究生,全心投入校长工作。这是对校长职业的“回归”,得到了舆论的普遍好评。但这只是校长的个体行为,从建立现代大学出发,有必要作出制度化的规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有的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学者担任校长之后,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而即便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国家,从利益回避出发,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也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大学,宣布在校内推行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主要措施是,校长不再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职务,从表面上看,这是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但从本质分析,这并不是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其中最关键的是,校长还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退出本来就没有多大学术权力的学术委员会只有象征意义,甚至会把学术委员会变为为校长牟利的工具。如果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作为行政执行人员参与学术委员会,不是可以更好地执行学术决策,为教授服务吗?要做到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第一步应当是校长职业化,不再从事学术研究。


其次,应该建立能独立运行、发挥作用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我国一些高校已有教授会和学术委员会,可是,这些教授会、学术委员会,基本上挂靠在学校教务处、科研处或研究生院,活动并不独立,另外,这些学术机构,不像国外大学的教授会、学术委员会,是最高的学术权力机构——他们作出的学术决策,行政机构必须执行——学术委员会既不独立,也没有权力决策,其结果是行政治校、治学一把抓,行政主导了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的配置,教育行政化和学术行政化也就不可避免,很容易制造利益共同体和权力通吃


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中,教授应主导学校的教育决策和学术决策,校长作为职业化的管理者,只负责学校的行政,执行教授做出的教育决策和学术决策,为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