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榜应以公信立身
(2012-05-25 07:45:57)
标签:
杂谈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存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网大论坛、中国校友会网、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在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中,不同版本之间互相“掐架”,除此之外,大学排行榜还爆出“贿赂门”丑闻:曾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人民日报5月24日)
在不同的大学排榜中,各校的排名不同,本是很正常的——每个大学排行榜评价大学选择的指标不同,得到的排名结果自然不同,可是,我国的大学排行榜却由于选择的指标并不科学、数据并不真实、客观,甚至在排名中存在“钱名交易”而陷入公信力危机。
总体而言,我国内地的大学排行榜,大多选择体现大学规模的指标,比如学生规模数、论文数、院士数、课题经费数等等,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国外有的办学规模不大的世界一流在这样制作的榜单上名落孙山,比如,有30多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的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只有2000名,按照国内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连前500也进不了。但是,如何选择能反映学校真实办学情况的指标,在内地也是难题,因为包括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在内,在办学时追求“高大全”,在评价办学成就时,也采取的是“数量指标”。各类大学排行榜,迎合的恰是高校的这种功利追究。
与国外大学排行榜选择的指标对比,我国大学排行榜的差异是明显的。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新闻报道》大学排行榜采用的指标——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申请本校,录取率多大)、新生留校率(新生在求学一年之后有多少愿意选择留下来继续求学而不是转学)、教师资源率(有多少班级是20人一个班、30人一个班)、毕业率、校友捐赠率(校友捐赠母校的比例),在我国内地高校中根本就不存在。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我国根本就没有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也没有自由转学制度,所以也就不能通过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来评价一个大学的教育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大学大多走“规模办学”路线,采取灌输教育方式,有的研究生班上课也达100人以上,更别提本科班级上课了,而在对待校友方面,不少大学还采取扣押毕业证的方式,来要求学生归还贷款,由此根本不可能把校友捐赠作为通行评价指标。
另外,我国大学排行榜采用的数据,往往也经不起推敲。这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不好有关。由于高校信息不及时公开,排行机构使用的数据,就有可能是老数据,还有的则是“虚假数据”——比如,统计显示,各高校公布的院士数相加,超过两院公布的院士数,原因是各校把兼职院士、多栖院士也作为全职院士了;另外,这也给“钱名交易”提供了空间,对于排行榜机构来说,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在收钱之后调整评价指标,甚至修改数据,并不是什么难事。
为此,有一些人士建议,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还不成熟,社会诚信环境不佳,不适应制作和发布大学排行榜,因此应该叫停所有大学排行榜。笔者对此并不赞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要淡化行政评价,推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大学排行榜作为社会评价而存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价值。对于大学排行榜制作、发布存在的问题,应对症治理,而不是简单地取消。
首先,应该规范大学排行榜的制作和发布。任何学者都可以研究大学排行,但却不能随意发布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作为一种“产品”,发布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对此,应成立大学排行榜的行业组织,制订行业规范,要求所有排行榜制作、发布机构执行。
其次,大学排行榜应该在市场竞争中,以公信力立身,确立权威地位。与行政评价由行政许可获得权威不同,民间机构制作的大学排行榜的权威性,不是由自己宣传、炒作出来的,而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大学排行榜在制作发布时必须注重质量,选择符合大学办学规律的指标,采用客观、真实的数据,不能胡乱选择指标,更不能编造数据。从目前情况分析,有不少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是十分离谱的,比如,用本科招生分数和教师发表论文数两个指标,就评价一所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
再次,应加大高校信息公开力度。我国的大学排行榜质量并不高,可有的却能长年维持生存,除了靠钱名交易(或变相收取咨询费提高排名)外,就是因为教育信息不公开、透明,受教育者在选择大学时,很难获得有关大学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排行榜就成了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虽然其问题多多,但聊甚于无。
另外,对于各类排行榜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严肃问责,以纯净排行榜的市场环境。出现在排行榜中的“竞价排名”行为,本质上是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排行榜由于事关学校的招生、声誉和领导的政绩,因此,发生在制作、发布中的“钱名交易”行为,应严肃调查,涉及刑责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从当前的处理看,虽然当事学校曝光排行机构有索贿行为,可司法机关并没有介入调查。
最近,针对排行榜,还有另一桩新闻,针对日前网上盛传的“全国中学100强”名单,教育部办公厅前不久正式辟谣称,从未开展过中国百强中学、高中排名等评选和排名活动。教育部的及时辟谣,可以防止以讹传讹,可是,对于这个“100强高中”榜单,不能止于辟谣,而应该追查其来源,因为冒用国家机关之名发布排行榜,有关机构已涉嫌欺诈。
具有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不仅可以为自己获得生存的空间,而且,也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大学、评价大学、选择大学,由此推动大学健康发展。这应该是大学排行榜行榜业组织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完善高等教育社会评价努力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