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辅书粗制滥造与“宁滥无缺”的家长心态

(2012-01-30 09:26:37)
标签:

杂谈

曾经有书商拿着书找我推销,声称可以给近一半的折扣,让我介绍给孩子们买,被我拒绝了。其实他们声称这些书是名校或名师编撰,其实多半是各处粘贴,所谓名师和名校也只是挂名。在北京市丰台区当英语老师的李然告诉记者。当下,许多教辅书换个封皮就写上新题型、新大纲字样,同质化严重,内容编辑沦为简单的剪刀加浆糊。换汤不换药地编教辅书只有一个目的——掏走家长腰包里的钱。(工人日报129)

      

教辅书泛滥已是老生常谈。矛头曾指向学校、老师,认为是学校、老师向学生推荐、指定教辅书,造成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增加学生的负担,于是教育部门发文严禁学校、老师向学生推荐教辅书,可严禁之后,教辅书依旧泛滥。

       

矛头也曾指向作者和出版商,认为是出版商和作者为牟利,不为考生着想,制造了大批垃圾,于是新闻出版机构对教辅书的选题、编辑十分重视,可重视之下,内容大同小异的教辅书照样在每个学期初来到学生面前,装满学生的书包。

       

我从来不认为行政部门出面加强对教辅书的治理,就能解决教辅书的粗制滥造问题。虽然严禁学校、老师向学生推荐、兜售教辅书,是值得肯定的,提高教辅书的编辑质量也是出版机构的应有之义,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何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同样有市场?——就是没有学校和老师的推荐,不经过学校渠道,为何质量不高的教辅书还是可以从家长掏腰包?

       

有人会说,这是家长的问题,因为他们太不理性,在买教辅书上也与其他家长攀比,总担心万一某本书没买,孩子会不会由此漏掉某类题型,以为给孩子多买教辅书,就可以至少让孩子不在教辅书上吃亏。宁滥无缺,成为了家长购买教辅书的心态,这种心态,也就制造出庞大的教辅书市场。

      

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其实不仅存在于购买教辅书,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时,也是如此。有多少家长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的呢?多数情况是,家长们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双休日、寒暑假上各种班,于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不上会落后,把整个假期都安排满,才心理踏实。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今年寒假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家长四处送孩子“赶场”上各种培训班。武汉水果湖高中高一的陈同学几乎全天都泡在了培训机构。上午9点去培训机构报到,晚上8点回家,期间物理、数学各补习2小时,非上课时间就呆在培训机构的陪读教室写作业。她笑言自己的寒假像是在上“全日制补习班”。(燕赵都市报120

      

家长们确乎不理性,可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有多少家长能真正理性呢?我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其实都明白要尊重孩子、要发展学生兴趣的道理,也希望双休日、寒暑假孩子能有时间休息、锻炼身体,但面临中高考的现实压力,却不得不抛开这些道理,在他们看来,“坚持这些道理,孩子的未来就不知在哪里。”相对来说,在所有家长中,只有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在对待的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可能放松些。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当前的升学考试制度。在笔者看来,如果中高考制度不进行根本改革,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应试风只会越演越烈。对此,教育部门和社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找错了病因,开错药方。基于现实考试评价制度,对当前的各种乱象加强所谓的行政治理、劝诫出版、培训机构要讲社会效益,期望家长要有理性回归,是产生不了多大效果的。事实上,过去10多年来,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可效果如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