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忽视其他形式的失学现象

(2011-12-29 07:31:30)
标签:

杂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8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中国新闻网12月28日)

 

客观上说,在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情况下,我国的帮困助学体系逐渐完善。凡是进入校园的学生(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只要家庭经济贫困,都获得政府、学校一定程度的资助。但是,造成学生失学的情况是复杂的,在我国,还有几方面的失学现象——或与家庭经济情况有间接关系,或没有关系——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幼儿园入园难。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只有50.9%,一年普及率74%,就是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学前教育一年普及率才能达到95%。这意味着,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适龄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这一数据在农村地区,约为65%。虽然现在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因此,不能就此说这些孩子失学,但如果从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说,还是不能入园,也是某种程度的失学。另外在大城市,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包括当地教育部门关闭一些打工子弟幼儿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园可上,这应该归为被迫失学一类。因此,扩大学前资源,解决幼儿入园难,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免学费,但近年来,在有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庭认为,如果孩子考不上重点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大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也就不送孩子去读高中,甚至初中未毕业就去打工。初二辍学成为这些地方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新难题。有关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应届生平均辍学率为25%。

 

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报道,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并到城里打工。可当儿子毕业5年,韩培印发现儿子收入还比不上自己,于是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这名老农的感慨有一定代表性,他还算不错,坚持把孩子送上大学,而有的家长早已意识到可能是这种结果,而选择放弃。

 

另外,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撤点并校,增加了学生上学成本与安全风险,也成为辍学率回潮的一个诱因。香港乐施会曾联合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及陕西省社科院共同对三省的农村学校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实行“撤点并校”之后,当地农村学龄儿童的辍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再就是,一些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市,但当地并没有很好落实“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子女的求学问题,加之我国的学籍跟踪体系没有建立,因此,这类学生辍学也不是小数目。近年来媒体报道街头的11、12岁的“杀鱼弟”、“烧烤弟”,就是适龄儿童辍学的案例。而城市打工子弟学校在没有落实学生去向时就关闭,有的原就读学生不知所踪,主管部门只能推测其回原籍求学,也很难避免出现辍学问题。

 

除此之外,因教育质量低下,放弃求学,是我国教育中的值得关注的一大现象。这在非义务教育的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比较突出。我国在中职教育领域,设立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同时向农村生实施免学费政策,可中职地位的低人一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并不强,一些地方的中职校陷入招生困境。在高考中,则存在报名时放弃、高考后填报志愿放弃和被录取之后不报到的“三放弃”现象,放弃的总量接近200万,以及学生上学之后主动退学现象,教育部前不久公布这一数据为16万。虽然这种主动放弃,不能归为“失学”,但是,却同样暴露出我国教育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教育部门不可轻视。

 

让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追求的,我国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充足,我国还有不少适龄儿童无园可上,由于教育管理不到位、教育质量不高,我国义务教育的辍学现象还很严重,这些都是事实上的“失学”问题,为此,必须增加教育投入,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