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好内地高校向香港开放招生?

(2011-11-30 08:45:41)
标签:

杂谈

明年内地有63所高校将通过免试的方式,招收香港学生。依照教育部的要求,凡是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者,只要是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12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且愿意按照内地高校要求完成相应学制学习的考生均可报名。(新京报11月29日)

 

内地高校向香港开放招生,体现了大学的开放意识。但笔者担心的是,这会不会成为某些权势阶层进内地名校求学的特殊通道。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内地高校在海外招生,并不具有多大竞争力。海外学生在选择大学时,与内地考生报考心态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大学的教育回报进行选择,而内地考生更在乎的是学校的名气、地位可能给未来事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客观而言,对于港澳学生,在选择香港地区高校、国外高校和内地高校时,内地高校并没有优势。因此,与内地本科、研究生招考的激烈程度、较高的考试分数门槛要求相比,无论是港澳地区,还是国外的学生,在申请进入内地高校时,其竞争程度和门槛要求,都低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内地高校开放招生,并采取免试申请入学方式,极有可能被一些内地权势阶层利用。毕竟,在内地要考上北大、清华实在太难,而如果能搞到香港地区永久居民身份证,或者非永久性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那上这些名校不就如囊中取物?相对于让子女成为一所学校的第一名、第二名来说,后者对有钱有权的人士来说,并非多大的难事,根据投资移民政策,身价千万的富豪,完全可以给子女弄一个境外身份。

 

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发生,最近被热炒的“中国狼爸”,号称“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以三个孩子上北大为卖点,推销其书籍,可大家发现,他们上北大的途径,均是通过“港澳台全国联考”,竞争激烈程度,与内地的高考不可同日而语。还有前不久翁帆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博士生,针对社会的质疑,清华的回应是,“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

 

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关键还在于内地高校。如果内地高校,把招收境外考生,当作是一项政绩,并有相应的指标要求,就很可能为达到指标,而一再降低入学门槛。几年前,内地一些高校就曾曝出“本土留学”的丑闻,一些考生办一个国外护照,甚至连那个国家都没去过,就以外国人的身份来申请读留学生,内地高校也不加以审核,就放行录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这些学校在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数据,以及收取学费。

 

内地高校在开放境外招生时,需要从自身的办学质量出发,做好一个学生都不来申请、“修炼内功”提升吸引力的准备,而不能从“面子”出发,以招生规模论成败。事实上,采取境外生和内地生,不一样的录取标准,并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这除了可能制造新的招生不公之外,也可能降低内地高校在海外学生中的形象。

 

当然,这里提到的录取标准,不是指要求境外考生也参加内地的统一高考,而是要求大学推出适用于各地考生的多元录取标准,不同地区的申请者有不同的地区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但对于大学来说,对这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应该基于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招生录取要求进行。比如,美国高校对本土学生实行申请入学制,同样对海外学生也实行申请入学制。

 

另外,要让我国内地高校真正融入国际竞争,更大程度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即允许海外名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同时,允许一名内地考生同时可获得海外名校和内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有意思的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的多张录取通知书,但却不能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录取通知书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我国内地高校在香港地区实行免试申请入学,一名学生可申请四所学校,可在内地,却还把名额有限的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嫁接,这种状态表明国内高等教育的开放,还极不充分。这需要加快推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