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去行政化,需推进校长职业化

(2011-11-30 05:55:40)
标签:

杂谈

一条新闻近日在湖南的高校不胫而走:上任才一个多月的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面对3000多名学生正式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中国教育报11月29日)

 

针对赵跃宇的“两不”承诺,在湖南大学校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不搞业务的校长怎会是好校长?有人甚至因此怀疑新校长的科研能力;而赞成者则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校长!”

 

以上不同的意见,表明在我国教育界,怎样才是一名好校长,并没有形成共识。一直以来,校长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学术上的佼佼者,因此校长在任上,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也顺理成章,甚至认为,如果学术不错的学者(比如院士、长江学者),担任行政职务之后不从事学术研究,是十分可惜的,于是,那种一边干行政,一边做

学术研究、带学生的校长,往往得到普遍认可,还把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校长的任期成果。

 

即便近年来高校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校长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这一问题,也没有涉及,大多进行学术权和行政权分离改革的高校,所采取的办法是校长从学术委员会退出,不再担任学术委员会职务,但其实,这根本不是去行政化。真正的去行政化,首要在于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做职业化的校长,考核校长的就是管理大学的业绩。如果校长自己不从事学术研究,不在学术决策中,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为何不可在学术委员会担任职务?

 

一校之长,又搞行政,又从事学术研究、带学生,表面上看,是校长责任重大、十分辛苦,但其实,这是对学校不负责,也破坏学术的自由竞争环境。对于学校管理来说,难道一个校长只需兼职就可完成繁重的管理工作?同样,对于学术研究来说,难道校长只需投入部分精力,就可以把学术研究做好?其结果可能是,政学不分,校长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和学术权,既谋求教育利益,又谋求学术利益。调查显示,在113项于2011年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由大学承担的占63项。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大学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校级行政职务的共计16项。而在2009年的100位国家教学名师中,校座占20%。这就是校长一边担任行政职位,一边搞学术研究、教学的“结果”。在校长“权力通吃”的示范效应下,学校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可想而知。

 

耶鲁大学现任校长雷文上任之后,就再也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只出过一本专著――《大学工作》,还不是学术著作。他在《大学工作》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对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来说,压倒一切的目标是:吸引和培养第一流的师生。在他看来,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旁顾其他的事情。

 

这就是大学校长职业化。事实上,从大学校长的岗位性质看,其并不要求校长是一流的学者,而更要求校长人选具有三方面素养:懂教育、懂管理,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这基础上,如果是某个领域的一流学者,那是锦上添花。以此要求校长,才有可能使校长安心教育管理事务,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大学。

 

大学的高度行政化,已成为困惑我国大学提高质量的严峻问题。推进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一方面,需要理顺政府与学校的管理,探索校长遴选机制;另一方面,则需要推进校长职业化,明确对校长的岗位要求,不能让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纠缠不清。湖南大学校长在这方面,通过个人的努力,迈出了第一步,这还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推进。未来,作为职业化的校长,将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而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何为好校长,就将形成清晰的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