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作家卖书与北大的人文精神
(2011-10-21 07:49:32)
标签:
杂谈 |
日前,北大未名BBS上出现一则名为《未名湖南岸长椅上的自由作家被请走了》的帖子,网友“Lahmcc”在帖子中称,他当天路过未名湖时,看到长期待在未名湖南岸长椅上卖书的自由作家,当日被三名骑着白色电动车的保安围着,随后这名作家便起身拖着箱子离开。此帖发布后,不少人都表示曾在未名湖边看到过此人,也有人对保安的这一做法感到不解。
对此,北大保卫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安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保安的职责就是维护校园秩序,执行的是学校的相关规定”,“一切校内活动都应通过正规渠道,比如有正规经营权的书店,这些规定和秩序的维持也是着眼于学生权益的保障。”这位负责人所想表达的意思,十分明白,就是私自在校园摆摊,不合学校规定。然而,如果以冷冰冰的规定来处理这名残疾作者在校园的摆摊问题,并不会显现出大学的规范,倒向社会传递一种冷漠。当然也有人认为,如果北大放宽规定,就把学校变成了慈善机构,加之残疾人不少,学校怎么吃得消,这实在无限放大负面影响。——有多少像他这样的残疾作家?再说也没让北大捐赠,只不过是开放校园,“占用”学校的长椅而已。
一个事实是,这名残疾作家在北大校园里卖自己写的书,已有7年时间,他并没有给北大带来管理的不便,也没让北大校园商业化——导致北大校园商业化的,是校方自己吧——倒是他的卖书,成为校园的一道人文风景。常有游客驻足翻阅书本,与他合影留念。也就是说,即使学校有相关的规定,也完全可以对这样的特例,给予照顾。这不是大学不讲规矩,而是让校园管理更具人文精神。我甚至认为,北大的学生和来北大参观者,会为此对北大多一分好感。
举一个并不太恰当的例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就曾患有精神疾病,但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嫌弃他,而是让他一直在校园里生活。他常常徜徉在数学系所在的范氏大楼的走廊,在墙壁上书写着一些谁也看不懂的东西,被称为大学里的“幽灵”。按照学校有序管理的规定,这样的精神病患者,是不该留在校园里的,据说,纳什的古怪行为把学校的高材生们吓坏了,不得不跑到数学系主任的办公室抱怨:“请把这个莫名其妙的老头赶走,因为他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但普林斯顿的大气与大爱,书写了历史佳话。
一个残疾作家,只是周末在校园里的长椅上卖自己的书,这能影响大学什么呢?7年时间都过去了,为何不让这道“风景”继续在大学里存在呢?有人说,社会应该给残疾人健全的救助体系,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当残疾人利用自己的双手,实行自救时,都如此困难,又怎样指望健全的救助体系的建设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