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办高校如何进行研究生教育

(2011-10-18 06:10:11)
标签:

杂谈

 

参与2012年研究生招生的院校中将首次出现民办高校。记者获悉,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京华时报10月17日)

 

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这无疑是民办教育界的大事,一方面表明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则表明我国正推进教育公平,去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甚至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民办高校获得博士点。

   

这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毋庸质疑,我国民办高校从诞生起,地位和待遇就低于公办高校,除独立学院之外,几乎所有民间资金举办的高校,都只能举办专科教育,在举办专科教育多年,经过评审后,才举办本科教育。目前我国已有600多所民办院校,但都是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民办教育低人一等。很显然,民办高校获得举办研究生教育的资格,这对改变民办教育的形象,有着积极意义。

   

然而,如果仅靠提升学历层次就能提升学校的地位,那么,办教育也太简单了。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教育面临三大挑战。其一,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与就业难的挑战。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招收研究生53.82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毕业研究生38.36万人。研究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起社会关注,不少舆论呼吁研究生停止扩招的步伐,重视质量建设,在这种环境中,民办高校举办研究生教育,远不像当初他们举办本科教育那般,会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针对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一些家长和学生就有疑虑,他们的质量有保障吗?就业前景会如何?

   

其二,专业硕士教育全新探索的挑战。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在加大转型力度,其中一项举措是增加专业硕士教育,减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到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之比达到1:1。专业硕士教育在公办高校迅猛发展,但随之出现很多问题,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相比,除了学制变化(基本上两年)、学费变化(学生自费,学费定价高)、地位变化(比学术硕士地位低)、名称变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变化,一些家长和学生就认为,这是花钱买一个硕士学位,而在有的名校,报考专业硕士者很少,专业硕士招生往往需要调剂才能完成。

   

民办高校举办研究生教育,从学校的定位看,主体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专业硕士教育,在目前专业硕士教育饱受争议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能否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培养模式上形成特色,直接关系到其生存问题。由于其没有过去进行学术性人才培养的羁绊,在全新的专业硕士教育领域,民办高校完全可以轻装上阵,高起点、高标准,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请名师、实行真正的双导师制,实现国际化,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等。

   

其三,由追逐学历层次转变到提升办学质量的挑战。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中,曾存在行政评价所导致的严重的盲目追求“高大全”的现象,大学把很多精力用到申报硕士点、博士点之中,以此作为上水平的目标。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民办高校,脱离学校定位,都走上追求高学历层次之路,将会给民办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本来就比较单薄的本科教育,经这一折腾,可能更糟糕,而研究生教育也失去生长的根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已经“贬值”,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就要求每所高校,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回报给受教育者一纸文凭。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如此庞大的教育生教育规模、研究生文凭贬值、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整体评价并不高的情况下,只有坚持走质量、特色办学之路,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也才能在更高层次的教育中,赢得民办教育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