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学的幽灵游荡在高校上空

(2011-08-25 11:53:20)
标签:

杂谈

一个在广州周边各大学校区不少学生们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万人迷”的“创业导师”,却通过能激发潜能的“过火海”和“心灵穿刺”的类传销体验,对接受培训的学生进行控制和洗脑,实施欺骗、剥削和性诈骗,成为危险“导师”。23日,在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的陪同下,两位受害女生前往广州大学城的小谷围派出所报案。完成笔录之后,警方表示将案情资料上交法制部门研究,是否立案,则将在两周之内通知事主。(南方都市报8月24日)

 

这样的消息读来令人震惊,就像讲故事一样,让人不敢相信这发生在现实之中。当然,这位“创业导师”的行为是否违法、犯罪,尚待有关机构调查、审理,而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除了涉事“导师”本身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外,还暴露出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欠缺,与相关管理的缺位、混乱。这给他“作乱”以空间。

 

从199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时起,国家教育部就要求各校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之后又多次发文,要求学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然而,这些要求并没有落地,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就是一两次集中讲座,这导致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十分低下,与此同时,由于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的教学,学生们普遍陷入焦虑与迷茫之中。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二本、三本高校、高职高专中尤甚——学生在“身份”上比不过一本院校,在接受的教育质量上也“缺斤短两”,这似乎注定他们的就业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成功人士”出现在身边,巧舌如簧地告诉学生如何““两年之内有车有房”,是十分具有蛊惑性的。

 

媒体报道的情形正是如此,一位同学说,她所在的专科,地在偏远郊区,学术人文类讲座极少,对外兼职实习机会也几乎没有。于是,校园讲座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商业类培训机构打着公益牌子做的。昂贵的公务员考试培训、上万元的名企实习计划,在学校都颇有市场。她说,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而课业却很悠闲,一年下来学校只有两次讲座,让她很迷茫。“这时候有这么一个培训机构宣称可以给实践机会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社会经验丰富的老师教我们,可以给一个角度我们更好地看到社会与外面的世界,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拿到一条救命稻草似的。“

 

一个学生把社会培训机构当“救命稻草”,这反衬出学校教育的严重“空心化”。按理,像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这类教育,是应该由学校主导,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同时协调社会资源共同完成的。可大学明知学生有需求,却很少作为,原因有二,其一,大学不重视教学,不少二本、三本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只有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一些三本院校和民办院校甚至只有学生学费),为了维持学校运转、节省办学开支,学校的师资力量单薄,有的学校极度压缩办学成本,包括取消一些实践、实习环节。

 

其二,大学对校外机构的校园运作,疏于监管,一方面,有的大学认为校外机构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职业生涯指导、社会实践以致就业的难题,所以,也就把这全部交给社会机构做,而没有参与对相关课程的设计、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另一方面,有的高校个人或集体,还与某些机构有利益关系,因此,学校就成为这些机构大胆运作的背后靠山,这增加了这些机构的“权威性”与“迷惑性”。如果这些机构做违法犯罪的事,学生也很难防备,而且担心被机构抛弃,失去“救命稻草”

 

需要注意的是,涉事的“导师”在谈起学生受骗时,指出她们已是“成年人”,言外之意是,这些学生是应该有判断力的,不要高估了他的“洗脑”能力。而问题是,这些大学生,虽然年龄已经成人,心理却没有成人,甚至可以说极为幼稚,她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一直被家庭、学校规划,一直关注书本知识学习,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而非讨论式教育,于是服从多于思辨。另外,由于接触社会很少,“涉世未深”是社会经常对她们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只是孩子,很容易相信“成功学”这类快速成功法术。在发达国家,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早在小学五年级左右时就开展了,而学校和社会也给他们自主进行规划,进行自主管理创造很多机会,包括学校内的学分制,校外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

 

整个社会和教育体系的功利,也让今天的学生,只关注成功,且可以为成功而不择手段。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灰色技能培训很红火,而在这起事件中,学生在“导师”要求脱衣的命令下,最后选择服从,是她们相信“导师”的成功理论——‘你如果可以跟一个你不爱的男人做爱,你还有什么做不了的?’”这可谓被成功“鬼迷心窍”。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0余年的扩招,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2%,从今年起,未来五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对于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怎样提高高等教育回报率,怎样帮助每个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毋庸置疑,由于教育投入有限(主要是资金来源单一)、办学定位模糊(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监督乏力(学生没有选择权和评价权),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严重的下滑趋势,学校的很多教育服务都不到位,如果继续这种趋势,将产生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大学的高度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