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挂科学生获授学位为何得到公众支持

(2011-07-21 07:42:38)
标签:

杂谈

连续四学期英语亮红灯,按照规定这当然没法毕业。但是629日,成都理工大学却贴出公示,对一名这样的学生准予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公示期为一个月。在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通知公告栏,这条公示受到了热捧。截至718日中午1130分,这条公示的点击量是5806次,超过前一条通知的两倍。(中国青年报720日)

 

网络上,许多网友为学校的决定竖起拇指。在一家网站为此进行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6100人有5800多人对成都理工大学的做法表示支持,甚至没有人认为这降低了大学培养质量,有网友评论,成都理工大学为毕业生做了一件难能可贵的、负责任的事情。可见大学所做是一件顺应民心之事。这种民意传递的信息,耐人寻味。

 

按理,英语连续四学期挂科,按照现行学位授予规定,是无论如何不能获得学位的,很多人应该反对这名学生获得学位才是。但对于英语教育本身,近年来就争议不断,不少人士建议取消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取消对学生英语的一刀切要求,应该恢复英语作为工具的本来面目。同时,长期来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聋子教育”和“哑巴教育”,也让英语成绩,与学生的英语能力不相关。公众能对这名学生的英语成绩表示宽容,一定程度与这种整体氛围有关。——一些人认为这名学生学物理,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研读国外文献,但众所周知的是,有的学生在国内学校外语怎么学也学不好,而到国外半年,就能很快掌握。

 

这其实也不仅仅是英语教育的问题,总体看来,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中,给学生的选科、选课自由度很小,必修课占了很大比重(绝大多数大学高达80%以上,而国外不少大学选修课比重达到60%),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都必须学习某些学校安排的课程。而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也普遍采取灌输方式,一名学生能否通过这门课程,采取的评价方式不是过程评价,而是一次卷面考试。由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与兴趣,同时,除了考试通过获得足够的学分之外,也根本谈不上有多强的能力和素质。简单地说,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学难以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难以真正对学生提出高标准要求的原因所在。

 

不用单一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积极推行个性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要求。于大学教育而言,这就是全面推行学分制,扩大学生选修课比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在教育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按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再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多元发展。而对应于这种方式,要求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可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开设课程,同时赋予教师自主教育的权利,进而,也就必须修订目前的学位条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起事件中,成都理工大学的学位委员会没有闲置,而是发挥了作为学位委员会的基本作用。事实上,一直以来,舆论之所以认为国内大学实行“严进宽出”,不是因为国内大学没有课程考试、学生过课程考试很轻松,而是每所大学没有明确的人才评价标准,而且,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来执行这样的标准。当这样的机构作用凸显,大学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也就得以提高,而保障大学教育质量和学术质量的,正是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这也是大学自主办学的基础。

 

当然,从学校的规范办学看,如果这件事的处理,能与学校目前的学位授予细则修订结合起来,就更妥当。学校应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启动对学位授予细则的修订,这样,对这名同学的学位授予,就可按修订后的规则执行。而不是以破格的方式对此事进行处理,而把细则的修订延后。

 

这同样适用于现行国家学位条例的修订,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教育改革内容,现行学位条例,已经明显落后,很显然,如果现行学位条例不修订,这一条例就将成为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绊脚石,在推进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养的改革中,就面临违规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