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裔“悍母”能给国内妈妈怎样的启迪?

(2011-01-15 15:40:05)
标签:

杂谈

一位耶鲁大学 华裔女教授蔡美儿,投书《华尔街日报》,详列自己管教两个女儿的十大不准规定,在美国社会激起震荡,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引发中美妈妈论战。有人认同东方式儿童教育,并引申到中美两国近年来实力的变化中,不过也有人认为对儿童来讲,这种教育太恐怖了。(扬子晚报113日)

 

教授的“十不准”是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这不就是中国国内很多妈妈们所做的吗!由此让很多国内妈妈们很兴奋,似乎找到了一个十分“给力”的榜样——你看,就是在美国,都有这样的妈妈,满足于做一个“悍母”,而且,还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大讨论,我们有何理由不这样做呢?

 

近年来,对于国内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不给孩子任何选择空间,已有很多批评,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培养自立意识,也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现在来一个美国华裔教授的“现身说法”,极有可能继续鼓励中国妈妈们按照原有的模式教育孩子。对比她制订的“十不准”,甚至感觉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宽松了?是不是可以像她一样,大胆地对孩子说“不”?如果如此,我们的家庭教育将陷入更深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个性比学校的办学个性更重要。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同家庭可以采取适合其孩子的教育模式,不可简单地拷贝其他家庭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妈妈”们培养了“神童”,但我们只看到“神童”,却没有看到在同样教育方式下产生的问题少年。如今中国有在校学生2亿多,按照妈妈们设定的成功标准,他们中最多有10%是“成功”的,其余的90%,不就为这10%付出了失败的代价吗?也正是如此,与很多转发蔡教授文章者一样,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也很怀疑,蔡教授是不是在对“中国妈妈”进行“反讽”。以此告诉“美国妈妈”,中国妈妈之所以“优越”,因为他们是“悍母”,中国孩子之所以很小的年纪就解出世界级数学难题,或是用钢琴弹奏高难度乐曲,是因为严苛的“不准”条例,造就了“神童”。

 

另外,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美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相对宽松——美国孩子平均每年在校时间180天,每天上课不到7小时,因此,关于是不是对孩子太纵容,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一直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否则要落后给中国学生,前不久的PISA成绩公布,上海学生位列第一,美国则在二三十名开外,更加重了美国社会对宽松教育的忧虑,在此背景下,进行相对严格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引起关注。而反观我国,学校教育已经让学生透不过气,包围在孩子身边的,全是没完没了的功课、考试以及各类培训班,如果家庭教育,再加码,只能让孩子透一口都难。

 

简言之,蔡教授的“悍母”角色在美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中,针对其孩子的实际情况,尚有可取之处,而如果想以她的教育方式,来“启迪”国内中国妈妈,将是雪上加霜。对此,国内妈妈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