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学在即,连中考考场都没进的小钟原本以为自己升学无望。没想到,在中考成绩发榜一个多月后,小钟却被告知自己中考竟然考了500多分。 “我连考场都没进去过,怎么会有中考成绩?”小钟马上意识到自己是被人代考了。
8月17日,他在无为县政府网站的论坛里发帖子将此事曝光。(安徽商报8月23日)
“被代考”有些令人不可思议,这学校是演的哪一出戏呢?
根据无为县教育局的调查,“该校是为了提高中学毕业率,在2010年中考中,让该校一名8年级学生代替小钟进入考场考试。”这一解释貌似合理,可是,依照《2010年安徽省中考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办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学生,可由所在学校认定其学业成绩。成绩合格,并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发给毕业证书(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证书)。 ”
也就是说,学生即使不参加中考也可以被视为完成义务教育9年学业——学校根本不存在让学生代考,来提高升学率的问题。网友也据此质疑,“仅仅因为提高本校毕业率,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
那么,能合理解释学校这一做法的,还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代考,提高学校的中考成绩,以获得好的办学业绩,这类似于一些地方的高中,组织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并不填报志愿,但获得的高考成绩(包括分数、达到一本线、二本线)却纳入当地的中学高考成绩考评。无为县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说,“现在初中毕业率也和学校综合考评相挂钩”(安徽商报8月24日),从教育现实看,更确切地应该是中考成绩与综合考评挂钩。二是与当地中职学校“合谋”,通过代考,让某考生有中考成绩,进而中职学校即可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动员、录取,录取之后即便学生不报到学习,学校也可“造表”去领取国家中职助学金每年1500元——此前,媒体已对个别中职虚报学生数冒领中职助学金进行了曝光。
不管哪种可能性,有关部门都应顺藤摸瓜深入调查,进行严肃处理,并加以反思。从目前无为县的处理看,颇有些息、大事化小的味道——认为这只是个案,其处理结果仅是:对学校领导和经办人员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并在该校年度考评扣其分数。同时取消此次代考成绩——假如“代考”是为了提高毕业率、中考成绩,很有可能这不仅仅发生在一校,也不是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当地的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和应试教育做法值得关注;假如“代考”涉及合谋牟利,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而更重要的是,“被代考”的发生,与“代考”具有同样的中考作弊性质,且比代考性质更为恶劣——学生自己未报名,怎么报上的?报名的资料是怎样通过审核的?中考考场上代考学生为什么没发现?谁给“代考”一路绿灯?这些存在于大家心中的疑惑,恰表明学校能十分从容地安排学生代考,如果不严肃处理,怎能让人相信考试的公平公正?
客观上说,要无为县教育部门深入调查“被代考”的全部细节、真相,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无论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对于中学的中考成绩考察,还是中考考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当地中职的发展,都与教育部门直接相关,都有教育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因此,笔者建议,不能由当地教育部门对“被代考”事件进行调查,而应组织由上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当地纪委、公安部门、媒体等参与的独立的调查组,并将县教育部门作为调查对象。这才可能彻查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