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卸任局长“突击调动”教师背后的教育真问题

(2009-09-17 08:28:43)
标签:

杂谈

8月下旬,一篇题为《最牛教育局长惊现武安,退居二线前一天一夜签署调令150多》的帖子,在国内各大论坛流传。帖子称:“最近河北省武安市正在进行局级干部人事调整。教育部门也属于调整之列。当教育局局长冯某得知自己被列入退居二线前一天,冒天下之大不韪……召集人事科和财务科人员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仅签署调令就达150人之多。”虽然当地教育局不愿证实此次调入的规模,但记者对一些乡镇学校的调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规模的调动确实存在。(中国青年报9月16日)

 

报道把关注点集中在人事调整关键期的“突击调动”中,认为是查处不力,才导致“突击调动”、“突击提拔”、“突击调整”、“突击进人”频频发生。报道配发的短评说,“突击”案例的查处结果大多是签发的文件作废,责任人受一个处分,最轻的是警告,最重的是被撤职。不能说每一起“突击”案例背后都存在腐败问题,但如果绝大多数“突击”案例背后没发现权钱交易行为,只能说有的案件查处还不严,还不彻底。

 

查处“突击”事件中的“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并严厉打击,当然是一方面措施。但在笔者看来,最为关键的,当是建立制约“突击”事件发生的管理制度。就农村教师调往城市学校而言,把调动权力集中在教育局,而局里由局长大人说了算,不用说大规模的“突击”,给大家“这是权钱交易”的想象空间,就是在平常的调动中,也难以避免权钱交易——谁可以调动、谁不调动,谁不知道局长一句话的分量呢?

 

我国《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在于加大对义务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的统筹。一种比较理想的局面是,乡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待遇,要高于城市中小学教师,这有利于鼓励教师安心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轮换,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农村教师到城市任教。这是发达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宝贵经验。而做到这种师资的轮换,除了待遇问题之外,还要有明确的轮换规定,即明确达到多长年限,教师必须轮换,从何处轮换到何处,同时,要建立教师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监督教师的轮换工作,保证轮换透明、公正。

 

我国各地的义务教育资源,离均衡发展有很大的距离,同一地区各校的待遇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城市学校工作环境好、收入待遇高,教师的流动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发,政府教育部门要做的事,包括两方面。其一,改善农村学校工作环境、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其二,推出政策,促进城市教师流向农村。据报道显示,当地全市万余教职工中,有约一半的教职工分布在城区,城区教职工数量5300余人,而21个乡镇及所在乡下直属校在编人数加起来有4900余人。由于市内教职工太多,从而造成大量人浮于事的现象。而在乡镇学校,不是这班没语文教师,就是那班少数学教师,所有能用的都用上了,可还有一堆课没人上。

 

抛开有关官员是否进行权钱交易不说,就从《义务教育法》执法角度,上级政府部门都可以对这一地区的教育部门问责。在义务教育均衡的大环境下,农村教师源源不断调向城市,农村学校缺编,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本就是违法之举。当地教育部门能如此大规模违法,表明《义务教育法》并未落实,而老百姓参与教育发展监督的机制,并未建立。这才是教师“突击”调动事件更应引起关注的地方,如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果在教师调动中,教师委员会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突击”很难发生。有关部门应顺藤摸瓜,检查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同时,探索建立制约教育行政部门权力的机制,促进教师的轮换、调动公开、透明。这不是应对“突击”的权宜之策,而是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远之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