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作业日”的创举能走多远

(2009-09-04 16:05:32)
标签:

杂谈

新学期伊始,“周三无作业”率先在长宁区内的7所小学内推行。今后,每逢周三都将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拓展日”,上午学语数外基础课程,下午学生可自主选择各类体验式、探究式课程。学上海话、学十字绣等50多堂生动有趣的拓展课,都将成为孩子们每周三下午的“正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天,任何老师都不会布置常规回家作业。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学校这样的安排,如果严格执行;在学校的安排之外,父母没有新安排,这一天,无疑是“快乐”的。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假使学校把这天没有安排的作业,安排在其余四天,把拓展课“损失”的时间,以其他形式在其他时间中“争取”回来,而家长不乐意看到孩子这天太逍遥,自行给孩子布置作业,做辅导习题,或者在晚上安排上培训班,那么,这一天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这样的担忧,一点也不多余。有媒体报道,第一个“无作业日”,难得家长喝彩。记者在多所小学门前,共采访20位家长,家长们对“无作业日”或不知情,或不领情,认为“有没有无所谓”。对于家长的这种态度,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要让“无作业日”成功推进,需要从三方面努力。

 

首先,培育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小学让家长参与教育,不能仅仅开家长会通知学校的要求,提出“希望”要求家长配合,而应该积极发挥家长在办学中的作用。包括“无作业日”教学尝试的本身,也可事先提交给家长委员会讨论。通过讨论,让家长认识到这一做法对提高孩子基本素质以及发展潜能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要让家长从“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地“设计”。

 

其次,每所学校要严格执行“无作业日”规定。一直以来,“素质教育”已成轰轰烈烈的形式,难以持久,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翻新”素质教育做法,貌似很重视,其实反应出以前素质教育措施的短命。我们不希望一年之后,“无作业日”很快又被其他“翻新”的素质教育做法所取代,而应该严格执行持续保留下去。这就需要学校放弃“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分秒必争的“教育观念”,同时,增加拓展课对学生们的吸引力。

 

再次,教育部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升学评价体系,为“减负”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生的负担重,根源在两方面,一是“小升初”进入好学校的择校压力仍在,为择校家长得送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二是未来升学考试中,依据卷面分数选拔人才的评价选拔体系,强调知识教育,而知识教育要求对知识的反复记忆、机械训练,这拼的就是时间(时间代表对自己的熟练掌握程度),所以才有没完没了的作业,力图让学生不漏一个知识点,看到题目就条件反射出标准答案。因此,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升学评价体系,这是让小学生摆脱过重学业负担的治本之道。

 

“无作业日”的推行能走多远,取决于上述三方面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和升学制度的改革,在笔者看来,假如这两方面能积极推进,有无作业,作业多少,将不会再是小学教育关注的重点——没有择校的压力、不再强调单一的知识掌握水平,谁还会让学生反复做枯燥的练习题目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