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择校”,必须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真均衡

(2009-09-01 06:16:59)
标签:

杂谈

本市160万中小学生今天将迎来新学期。在新学期,长宁等四区推出一系列素质教育新举措。其中,杨浦为限制“条子生”并且扩大名校的招生资源,将逐渐扩大名校招生地段,渐渐缩小甚至关闭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门。杨浦区教育局局长介绍,今后,该区“不择校,只招地段生”的办法将在杨浦区的公办学校逐步推广。(东方早报8月31日)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但是,过去三年来的实践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边是政府部门不断发文要求取消小学、初中的入学见面、考试,要求取消择校费、借读费,而另一边是各种变相的入学见面考试层出不穷,“择校热”高烧不断。

 

上海杨浦区“不择校,只招地段生”的做法,显示了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公平的决心。但是,“只招地段生”容易,要真正做到“不择校”,却还需要政府部门更进一步努力。从目前该区实行的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做法看,这一办法能否产生实效,全面推广,尚存三方面疑问。

 

疑问之一,义务教育资源是“真均衡”,还是走形式?是“削峰填谷”还是“保峰补谷”?据报道,杨浦区在推行“不择校,只招地段生”这一政策时,在教育资源的均衡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以名校扶弱校、名校带新建校”,建立名校教育集团扩大名校招生范围,促使各校的办学资源走向均衡。有网友对此做法不以为然,认为给薄弱学校贴上名校的“标签”,虽可一定程度与优质学校的办学资源共享,但并没有真正提高办学质量,终究还是“薄弱学校”。

 

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一般有两种模式——“削峰填谷”模式和“保峰补谷”模式。所谓“削峰填谷”,即在教育投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将过去给名校的教育投入,转移到薄弱学校,其中包括轮换名校教师到薄弱学校。所谓“保峰补谷”模式,则需要政府安排大笔用于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资金,专门投入薄弱学校,同时,在保证优质教育资源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用名校去对口扶持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渐接近名校办学水准。分析该区的行为,政府的教育投入似乎没有大幅增加,而更多依靠名校资源去进行“辐射”,于是有人担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而不是扩大。

 

疑问之二,“择校”会不会成为“择地段”? 就如报道所说,只要政府严格监督、中小学严格执行按地段招生,拒收“条子生”,义务教育学校完全可以实行“按地段招生”,但是,在“按地段招生”新政策下,如果教育资源实质不均衡,某个地段对口入学的中小学,办学质量明显高于另一地段(老百姓心中自有杆称),那么,有条件的家庭,完全可能动脑筋把户籍迁移到这一地段。早在200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之际,据媒体报道,在实施就近入学规定的地区,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就发现,班上十几名新同学家的门牌号码竟然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而据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产市场信息,周围有好小学、好初中的房产,被命名为“学区房”,其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形成畸高势态,推高其价格之手,便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择地段”,说白了,也是“择校”,只不过变了一种形式。

 

疑问之三,“条子生”真能消除吗?有关调查显示,各地在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时,“条子生”是最大的阻力,而有权递“条子”的,自然不是普通老百姓。报道也显示,在中小学入学中,确实有“条子生”存在,成为中小学的不尽烦恼。客观上说,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过程中,做到所有学校都达到当下名校的办学水准,是不现实的,政府均衡教育资源,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一地的最优质资源。今年早些时候,媒体报道陕西铜川一所中学,只招收公务员的子女,就表明一些权势阶层想通过手中“资源”,为子女换来最优质教育“资源”。

 

消除以上疑问,真正做到“不择校”,在我们看来,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可行的均衡教育资源的途径。首先,应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这是《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政府职责,不加大教育投入的义务教育均衡,要么是贴标签式的表面上的均衡,择校“暗流”依然涌动;要么是“削峰填谷”而不是“保峰补谷”,最后难以为继。

 

其次,应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力度,即盘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用政府之力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让各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大致一致。扩大名校招生范围与数量,用名校去扶持薄弱学校,带动薄弱学校,这是均衡教育资源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是主要手段。

 

再次,与按地段招生对应,可建立地段教育委员会,与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地段教育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可对各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政府的教育投入、学校的招生进行监督——以前中小学在招生中存在“条子生”,与招生的不够透明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在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过程中,老百姓也有权参加均衡政策的制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有必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各地段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向老百姓发布,接受监督,让每个地段的老百姓,都拥有均衡的教育资源,不为学校间的不均衡所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