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有学校领导告诉你,他们学校已经实现重大改革,文理不分科:语数外三门课放在教学行政班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开设选修课教学班,学生必须学语数外,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选修物理、化学,或者历史、地理。你会天真地相信,这就是“重大改革”,这就是“文理不分科”吗?
据人民日报7月16日报道,为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13日出台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根据报道的提示,我去查阅了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其中第一条规定,“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编排学期课程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除农村教学点可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保证主要课程开设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外,其它任何学校不得调整、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学校在教学行政班基础上,开设选修课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
另据介绍,湖南高考方案将根据高中课程来设计,文理不分科之后,对高考没有什么影响。联系上述《规定》,再结合“文理不分科之后,对高考没有什么影响”——按照现行高考制度,文理不分科,意味着考生要考9门(可能是9门单独考,或者三四门单独考,其余几门综合考),无疑加大学习负担——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学生以前被分到文科班、理科班,集中学习文科的科目、理科的科目,改为在行政班学习必修科目与公共的选修科目,而在选修班学习理科或文科内容。
我看不出这种“文理不分科”, 对中学的教学安排,学生的中学学习,有多少积极的影响,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之下,行政班也许会在高二之前存在,而到了高二下学期和高三,选修班可能就唱主角,集中为高考考试服务——文科班、理科班,不就是换了一个选修班的马甲吗?这不过是取消文理分科的说法,实际上还是文理分科啊!
实现文理不分科,要看实质,而不能只看表面的概念创新。不注重实质变化的取消文理分科,除了折腾老师和学生之外,并不能对素质教育有丝毫促动。要在中学实行文理不分科,实质是推进中学的学分制教学,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上的科目,而与中学的学分制教育对应,中学应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高考的考试与录取制度,也应朝注重考察学生的多元能力与素质方向改革。
高考考试与录取制度的改革,是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如果高考考试内容不变——主要为学科考试,录取制度不变——主要按卷面成绩高低集中录取,那么中学的教育必然是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可以说,文理分科,是目前高考制度所衍生的问题,考试制度不改革,无论文理是否分科,中学都只会关注知识教育,而不可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制度环境下进行中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几乎可以肯定,难以有任何实效。过去多年来历次中学课改以失败收场,已是明证。
与其做换汤不换药的“改革”,不如以务实的态度,直面教育的难题,进行真正意义的改革。高考改革由于涉及各方利益,很难推进,被认为是最难实施的教育改革之一。但是,只要政府部门愿意放权——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权是最大的阻力之一——把教学权交给中学、把考试评价权交给社会中介、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一个新的招考模式将逐步建立,在这种模式下,中学可以不围绕考试指挥棒自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大学则可以根据学生参加统一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中学的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根据自身对人才的要求,自主录取学生,在这种情况,文理分科问题还会是一个问题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