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学生评教情况能监督教学质量吗?
(2008-08-30 10:48:14)
标签:
杂谈 |
最近听到不少呼吁,希望大学普遍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并公布学生评教情况,以此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以及作为学生选老师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赞成高校开展评教活动,这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给老师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提供反馈。但是,公布学生评教情况,却值得商榷。
首先,学生评教,反映的是学生视角的“教师好坏”,并不等同教育角度的教师好坏。教与学本就是一对矛盾,有时,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并不能全部理解,甚至有反抗情绪,因此,在学生看来,和谐可亲、好好先生、要求松的教师,可能是最好的教师,而那些不苟言笑、要求严格的“关公”、“捕快”则可能是最坏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松的老师,可能评教得分很高,而那些要求严的老师,则可能评教得分低,学生极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评教权”给予“报复”。在大学选课程、选教师时,学生们纷纷打听那个教师要求松、给分高,那些“许诺”学生不来上课、来去自由、照样可以考80分的老师,在选课中受到热烈拥戴,其实就反映出这种情绪。而只有等到离开校园,走上工作时,有不少学生,才会明白,真正的好老师,是那些要求严格的老师,虽然课程得分不高,但是却让他们学到扎实的知识,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可能再给老师评教了。
一位老师曾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参加了一次大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在聚会上,一个当年很调皮的同学紧紧拥抱他,对他说,大学期间,你是我最恨的教师,是你让我有一门不及格,可工作十年中,你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教师,你给我的那个不及格一直告诉我,人生不可懈怠,要一直努力!
其次,学生评教,反映的是学生视角的“教育喜好”,并不同等于教育教学要求。今天,有很多媒体,介绍一些“魅力教师”时,都爱用一些幽默段子,展示这些教师像讲故事一样讲课,由此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课堂风采。这样的“魅力教师”有没有?当然有。但是,以说书的要求,来要求教师的课堂授课,并不符合学科的性质、教学的规律,反过来,会误导学生产生如下观点,“是老师上课不精彩,所以我们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多位国家教学名师告诉我,数学、物理、力学这些课程,从本质上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这些课程,需要对学科本身的兴趣,以及对枯燥的忍耐力,如果对学科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理解枯燥的定律、原理,而寄希望每堂上课,都听数学故事、物理故事,是很不现实的,教师可以把一堂课讲得像讲故事一样,而不可能把每堂课都讲得像讲故事。
因此,如果从教育教学要求出发,那些在课堂上能把最前沿信息融入课堂,能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思辩,使课堂呈现浓郁学术氛围的教师,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好教师,而那些能侃一些段子,说一些笑料的教师,是好的说书者,却不一定是好教师。
综上所述,公布学生评教情况,并不能完全真实、客观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真实教学质量,反过来,可能会引导教师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不注重在教育教学中,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表面上看,学生评教,尊重了受教育者的利益,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分析,这却将教育教学活动简单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包括学生评价(体现受教育者的选择性)、教师评价(体现教学自主权)、教学管理者评价(体现教学管理秩序)等多个不同角度。
在我看来,将学生评教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一方面因素,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最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但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还不在于学生评教,而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教师队伍的指标考核体系建设。
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目前高校招聘教师时,首先关注的是学术能力,而非教学能力,这直接导致这些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存在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不同步的问题。一位大学校长这样说出自己的困惑:在国外大学里,任何教授上本科生的课,都是十分自然的,而在国内高校,教授上课,却是要出台制度,做思想工作的。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教师队伍招聘时开始,像考核学术能力一样,考核每个应聘者的教学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上好课,大多数教师,目前都靠自我理解、自我摸索,从好处讲,这可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但从坏处讲,有不少教师根本就不知道怎样组织课堂教学,自顾自话的不少,离题万里的也不少。究其原因,是高校对教学的投入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培训体系。
离开了“招聘关”、“培养关”,来执行“考核关”,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当这种考核,更简单化为学生主观打分一项指标时,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高校对教学不重视的继续。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调整招聘教师的标准要求,不能只重研究、不重教学,至少需要教学、研究并重;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系统掌握组织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并基于以上基础,建立全面的、符合教学本身的特点,重视教学规律的评价体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