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举报热线难治招生诈骗

(2008-07-02 07:44:14)
标签:

杂谈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展开,高考招生诈骗又进入“易发期”。最近,有人在提醒考生防范招生诈骗时,建议教育部门设立举报热线,打击招生诈骗。

 

提出设立举报热线,其用意当然是好的,但是,就招生诈骗的实质来看,举报热线,其实难以达到有力打击

招生诈骗的目的。

 

分析历年来出现的招生诈骗,主要包括:故意模糊办学性质,将独立学院与其“母体”混为一谈,将自考等非学历教育说为学历教育;向考生和家长许诺,可以保证上投挡线即录取,可以帮忙上大学,拿到高校自主招生指标、机动名额,等等。

 

其中,防范混淆办学性质的招生诈骗,主要在于政府信息公开,明确告诉所有考生和家长,各类不同性质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性质,比如,同一高校一本招生、二本招生的区别,独立学院、二级学院的不同,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学习的差异。为此,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同时设立查询热线,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某一所学校的办学详情。试想,如果考生和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些学校的不同,他们怎么能感知自己被骗,怎么可能及时举报?——近年来这类招生诈骗,往往要等到学生上学之后,才被发觉。媒体报道的“黑大学生”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搞定录取指标”这类招生诈骗,情况就十分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借高校拥有120%(或105%)投挡录取、少数机动招生名额、选择性招生等招生录取政策,打起了想获得这些机会的考生和家长的主意。在考生和家长心中,这种“找关系”、“走后门”的做法,本就上不得台面,因此,也就不可能告诉无关的第三者。在暴光的这类招生诈骗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家长很快就把几万元钱交到许诺可以“搞定高校”的人手中,甚至不要求出具票据,直到对方人去楼空,才发现被骗。这个时候向教育部门举报,还不如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从根本上说,要防范后一类招生诈骗,在于高校招生过程的公开与透明,哪些学生进档被录取,哪些学生获得机动招生名额,哪些学生被选择性招生,都应该透明讨论、公开公正。这种透明与公正,可以让考生和家长确信,高校招生中没有潜规则,没有所谓的“后门”可走,也就不会亲信许诺可以搞定大学、帮忙上大学的人。

 

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做到招生过程公开、透明,招生诈骗也就没有了滋长的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