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将出版新书《教育熊视》序

(2008-05-17 20:43:25)
标签:

杂谈

《教育熊视——中国教育民间观察》一书近期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以下为作者自序。

 

“没有对大学的希望,就不可能写这本书。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曝光,不是存心和大学过不去,而是说出大家想说的话。”

 

2004年,我在《大学有问题》一书中,写下以上的话。

 

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一直关注中国教育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发展与变化。这种关注,有了2005年《体制迷墙》一书的出版以及眼下这本《教育熊视》的面世。

 

客观上说,我国的教育,确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近日刚刚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27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从“某个角度”看,这是可大书特书的教育成就。没有这样的发展,如果教育还维持着1999年前的发展速度,可能到今天,有10个百分点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不能像现在这样享受高等教育。

 

但,这仅仅是观察教育发展的一个角度。这样的教育中,办学者的治校理念如何?教师的生存状态如何?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质量如何?换句话说,也就是校长是不是有教育家的情怀?教师是否还坚守师道尊严?学生能否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是否为有这样的教育机会而高兴、满意?……这些,是观察教育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每次,我以后一种视角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教育事件时,都无奈地发现,一些办学者、教育者并不是以这样的教育视角去考虑问题,或者仅有很少这方面的考虑。于是,教育的发展,逐渐偏离教育自身的轨道,出现各种出人意料却又意料之中的“教育新闻”、“教育故事”,看似教育在发展,却渐行渐远。

 

也正是如此,有时我觉得,声音虽然微弱,但是,聊胜于无;有的观察或许仅是我个人的视角与观点,但至少是在努力按教育思维去思考;这些声音,这样思考,可以给大家另一个视角去观察教育、感受教育,从而选择对教育的应有态度和对教育的应有理解。当然,对这些声音与思考,也允许有人对之嗤之以鼻,不闻不理。

 

本书所有文章,均针对具体教育事件、教育新闻而作,所谓“有的放矢”。虽力图每文均有关痛痒,但能否触及痛痒,却不是一己之力量能够决定。如果其中有几篇,能引起你的共鸣或者有所感悟,也就算给我一丝安慰了。

 

在这本书即将付印之际,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五万多人痛失生命,其中,包括很多如花一样的中小学生,他们的教学楼在地震中,瞬间夷为平地,废墟中,散乱着书包、作业本和铅笔。在地震营救现场,很多场景让人终生难忘,有的孩子,在废墟里打着电筒看书,有的孩子唱着歌给自己与同伴信心,有的孩子告诉营救人员,先救同学,还有的孩子说,如果能被救出去,一定好好读书……多么坚强与勇敢的孩子啊!经过这场近30年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很多孩子成为了孤儿,他们的成长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呵护,他们失去了小家,但有我们的大家。在此,我承诺,将本书所得的版税,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参与当地希望小学的建设,为这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