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亚洲影坛“三国演义”
版权所有:王崴 提交时间:2002-03-31 21:12:09
滚滚胶片东逝水,银灯淘尽英雄。票房奖项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大千红尘银幕上,看遍南北西东。灯暗时分便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光影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篇卷首词,道的便是自1895年欧罗巴洲法兰西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这门艺术历经百年风雨,终于位列缪斯殿堂,遂有“世界第七大艺术”之誉。电影创始之初,便有欧洲美国两雄望洋而峙,并称一时瑜亮。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美国电影渐渐势大,以至于放眼寰宇之内,凡有井水饮处,皆有“好莱坞”之大旗招展。其威之盛,有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端的令人瞠目。
列位看官,想那美国电影原本势大。除那欧洲电影藉“电影故乡”的老本分得一杯羹外,普天之下,谁敢与他争竞?不料星移斗转,及至20世纪末,亚细亚洲竟然出了三个混世魔王,各挟绝技,直搅得天下大乱,民皆聊生。看官若问此三个魔王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韩国、伊朗、越南三者是也。
花开三朵各表一枝。那韩国原来地处北陲,民风刚烈,颇有我中华燕赵义士遗风。其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开埠引商,国势渐渐殷厚。然那韩国电影,原本也亦平俗。谁知西元1997年,一场金融危机横扫东亚,掠去民财无数。这金融危机便有如当年之黄巾起义,既造就乱世,亦成全英雄。危机之下,凡韩国大商巨贾,如三星、现代、大宇等,不敢再投资重工业,转而纷纷把银子流水般地投入电影制造上来。那韩国电影,原本就已积累了大量创作力量,唯苦于资金不足而已。如今两下一拍即合,韩国电影业便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起来。几年之内,俨然已成大器。
1999年,美国电影挟2亿美元之大制作《泰坦尼克号》,横扫全球。其一支偏师气势汹汹杀来,锋芒直指韩国。其势之危,有如当年袁绍陈兵七十万于官渡,立誓直捣曹营、灭此朝食之际。国家板荡,幸得韩国上下戮力同心,不仅有士民发起“拒看好莱坞电影”之运动,更有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制作影片《生死谍变》问世。鏖战数日,终于击败《泰坦尼克号》夺得韩国电影市场头名宝座。《泰坦尼克号》铩羽汉江,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之大憾。自此之后,韩国电影声威日盛,及至今日,已有包括姜帝圭、李廷香、朴铃珠等一众导演,其影片远销亚洲乃至世界各国,蔚然为一电影大国。
道完韩国一部春秋大义,回过头来再说伊朗。那伊朗地处中亚,其民族为古波斯人之后裔。究其历史,亦曾为一大国,其文明之精美厚重不输欧西。伊斯兰文化的独特性,加之伊朗政府在文化方面的保护性政策如建立国家基金扶植青年导演、组织各类电影学校和培训班储备后备力量,为伊朗本土电影提供了绝好的成长土壤,挡住了西方影片的冲击。恰如当年孙氏父子兄弟借长江天险阻敌,一统江东四州四十三郡,北拒曹操、西御蜀汉,成就孙吴一代霸业。
细数伊朗当代导演。其中魁首当属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阿巴斯在伊朗向有“电影教父”之称。其所导演的《何处是我朋友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的情人》等影片,不仅在国际上连夺大奖,更彻底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伊朗电影的传统看法,为伊朗电影走向世界开辟了第一条道路。阿巴斯之于伊朗电影,有如当年周瑜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两朝,收太史、定夏口、斩黄祖,立下汗马功劳。
时至今日,阿巴斯虽为给青年导演更多的机会,宣布永久退出所有国际电影评奖,但伊朗电影其根已成、其枝已茂、其叶已丰。穆森·马克马巴夫、马基德·马基迪、萨米拉、巴赫曼·哥巴迪等一众才俊脱颖而出,维系伊朗电影长盛不衰。恰似当年东吴,虽有周瑜英年早逝、梁柱崩折,但其后继鲁肃、吕蒙、陆逊等皆非等闲之辈,守得东吴江山不倾,堪为后世楷模。
列位看官,适才所道的韩国伊朗电影,虽不比美国西欧的资金和经验,却也人才济济。惟独接下来要讲的这越南,七十年代方才出离战乱,国事渐上正轨。八十年代后期越南电影开始起步,到今日为止,只有一员导演,唤陈名英雄的,称得上世界级的电影人。其余诸公,无非陪衬而已。这陈英雄名字中有英雄二字,本领也端的了得。他导演生涯中仅仅执导了三部影片,却已在国际影展中接连获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阵容。如今世人提起越南电影,便不能不提陈英雄;提起陈英雄,便感越南电影之不可小觑。有如当年刘备遇诸葛孔明之前,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然草庐三顾,请得诸葛出山。从此和孙权、败曹操、取荆州、定西川,续炎汉之系,奠昭烈之尊,诚诸葛一人之力也。
视今日之韩国、伊朗、越南,有如一千八百年前之魏、吴、蜀,三分亚洲电影天下,称雄国际影坛。一场三国大戏,轰轰烈烈,已演了许多日了。然史之三国,毕竟因各自内外因素而亡,归于一统。今日之韩国、伊朗、越南,亦各有诸多困扰其电影业发展之内外因素。倘不加以重视,则未免重蹈前人之覆辙矣。
看官中或有人讥我危言耸听,如此便细听我一一道来。那韩国电影虽然声势日大,且影片种类齐全,从战争片、成长片、爱情片至探索片,应有尽有。但视其发展轨迹,日益有向好莱坞模式靠拢之意。其情节、制作、结构、特技乃至加工流程,无一不带有好莱坞的深深印迹。甚至好莱坞的一些弱点劣势,韩国影业也依样照搬。有如当年之曹魏,虽然夺了汉家基业。却未吸取汉朝天子大权旁落之教训,放任司马氏专政,以至于几十年间便旧戏重演,又被司马氏篡了政去。韩国电影若一昧照搬好莱坞模式,失了自己原有的传统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难免会遭遇好莱坞今日之颓势。其又无好莱坞之雄厚资本,害恐更甚矣。
再说伊朗电影,虽然在风格上独树一帜。但依靠政府的保护政策总不是长远之计,若政策一日有变,试问伊朗导演将何如之?当年之东吴亦曾幻想凭借长江天险,可保江山万代。然公元280年晋师南征,遍设大筏油炬,长江天险一鼓而下——史册遗训一一在目,后人可不慎之乎?
至于越南,前文已有述及。如今越南电影独恃陈英雄,陈英雄便是越南电影,越南电影便是陈英雄。独木擎天,或可撑持一时,却难长远。如蜀汉建国之后,虽有诸葛武侯事必恭亲,南征孟获,北伐祁山,保得刘家偏安成都。然毕竟蜀汉人才凋零,以至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之事。及至孔明星落五丈原,继位之人皆碌碌之辈,西蜀之势亦自此日微。
列位看官,须知今日这一篇三国演义才刚刚开篇,日后作何发展还难以判定。历史上三国之大事,如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是否会再重演?今日三国之电影事业,是否会如历史三国一般消沉?还在未定之天。且本文之主旨并非在于此。借古原为讽今。大家同为炎黄子孙,自然关心中国的电影事业更甚。诚然,中国电影囿于种种因素,至今仍步履唯艰,许多方面难以此三国并列。然以我中国文明之盛、人材之众,日后应有崛起之时。君不见,那历史上的三国,后来也归并于晋。晋又传数世而亡于匈奴,后经五胡十六国之变乱,至唐终归于一统,从此开创华夏历史上一灿烂篇章——世事虽变幻无常,然其间转捩之机,便在世人之自强不息矣。
正是:
纷纷世事无穷尽,
心系璇玑业自高。
鼎足三分或成梦,
莫令后人空牢骚。
(原载《青年参考·环球综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