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 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标签:
转载 |
分类: 影音娱乐 |
原文地址: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 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作者:徘徊云海间
王文娟是殿堂级艺术大师, 越剧界的演艺泰斗.
如果本文因水平有限有什麽不妥当之处, 敬请大师的戏迷们谅解并赐教.
先上美图一张 - 玉精神 花模样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是那句话,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 是被赋有悲剧色彩的诗人. 她和其他性格各异的大观园中的女子一样, 是生活在当时那个时代的一抹光芒, 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暗夜明珠. 但惟有黛玉是本人最爱 -
她是暗夜明珠里最璀璨的那一颗. 何为悲剧?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 如何毁? 文艺形式有多种多样. 看文字描写,
读者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 看画面, 则活生生而直击心底. 到目前为止,
王大师对书中这一段故事的演绎是最到位最感人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我们要感谢当时的电影艺术家们,
是他们把那唯美震撼的一刻永远地凝固在了胶片上. 电影诞生后, 命运坎坷, 但半个世纪已过去, 红楼热潮再起, 今天再看王大师的表演,
仍让人感慨唏嘘, 沉醉痴迷, 欲罢不能. 所谓传世之作亦不过如此.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远的宝黛
黛玉焚稿是真个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命运的高潮和精华部分之一. 影片中这一高潮部分也可分为三个步骤: 紫鹃劝黛玉, 黛玉焚稿和魂归离恨天. 劝玉是前奏也是铺垫, 焚稿是高潮戏, 魂归是结尾. 这样层层递进, 戏中人物的情绪一步一步地渲染, 观众的情绪也一点点地被感染. " 演员不是在演戏, 观众忘记是看戏. 强烈的艺术魅力随时间的依旧震撼如往昔.
紫鹃毫无疑问是义仆, 在黛玉卧病无人关心的时候, 只有她悉心照料, 不离不弃. 她是丫鬟仆人的命, 可有着高贵善良的心, 更有不趋炎附势的精神. 黛玉临终有此一人相伴也令读者和观众心少许宽慰. 作为一个丫鬟, 在那样的环境下, 紫鹃做到了她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一切, 当然她内心也明白大局已定无力回天了.她端药给黛玉, 被推开, 眼里充满忧愁, 所以坐下来苦口婆心的劝说黛玉. 她的声音温柔圆润, 眼神恳切而满怀焦虑.
她的唱词是:
与姑娘亲如手足手足长厮守, 这摸样, 叫我紫鹃怎不愁.
端药给你推开手, 水米未曾入咽喉.
镜子里只见你容颜瘦,枕头边只觉你泪湿透。
姑娘啊,想你眼中能有多少泪,怎禁得冬流到春,夏流到秋?
姑娘啊,你要多保养,再莫愁,把天大的事儿放开手.
保养你玉精神,花模样,打开你眉上锁,腹中忧。
说到容颜瘦和泪湿透时, 镜头切到令人心碎的画面: 黛玉满面病容, , 呼吸沉重, 双眼微闭, 泪光闪烁. 玉精神花模样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 曾经的美好就这样已经面目全非了.
听完紫鹃的话, 黛玉挣扎着坐起来, 握住紫鹃的手, 另一只胳膊撑住病榻边, 缓缓开唱: 好心好意我全知!你曾经劝过我多少次,怎奈是,一身病骨已难支,满腔愤怨非药治。只落得,路远山高家难归,地老天荒人待死.
这表明黛玉已是万念俱灰, 但依然语调平缓, 自知心为情殇,
无药可医, 头脑冷静, 不求生只求一死.
紫鹃听后更痛心: 姑娘你身子乃是宝和珍, 再莫说这样的花儿痛人心. 世间上总有良药可治病, 更何况府中都是同你的人. 老太太当你掌上珍, 众姐妹贴近你的心...
黛玉打断: 你不要说了! 紫鹃你休提府中人, 着府中谁是我知冷知热亲? 妹妹, 如今只有你才是我最知心的.
这一段黛玉情绪陡然起伏, 听到总有良药可治病时, 脸上飘过一丝冷笑, 口中一轻叹; 听到说老太太, 她两眼透出强烈的绝望和无奈, 最后的那一点依靠也背离了她; 听提到府中人, 黛玉忍无可忍打断了紫鹃的话,
但是紫娟是唯一和府中人不同的人, 所以又补充说: 妹妹, 如今只有你才是我最知心的.
此时已无主仆之分, 只有相依的姐妹之情了.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一段王大师的表演最出神入化的是眼神. 坐着表演, 最考验面部表情和眼神.
这里有两处眼里饱含泪水, 但只是含在眼眶里. 戏剧表演是写意式. 抽象唯美, 程式化和非生活化的.
生活中谁会像一朵云彩一样在地面飘来飘去地走路呢? 笑声也是夸张的, 要哭的话, 在舞台上拿袖子远远地擦一下眼睛,
表示人物在哭就可以了, 不是真哭, 否则泪水冲花了面妆, 变成熊猫了, 再开口唱就滑稽了(纯属个人猜测). 但是电影要有近镜头,
有面部特写, 所以说这才是显示表演功力的时候. 王大师对黛玉哭的分寸掌握得刚刚好 -
眼泪含而不落. 一处是说自己路远山高家难归时候, 眼睛里写满了无奈痛苦, 寄人篱下, 人之将死, 想叶落归根, 比登天很难,
那样的眼神才解释了何谓断肠人在天涯; 另一处是说到府中谁是亲人的时候, 眼里是无尽的愤懑, 绝望, 观者为之动容.
王大师眉宇清秀, 二目熠熠生辉, 且眼神清澈, 无杂质, 这才是一个高洁的诗人应有的眼神. 所以黛玉一再强调要质本洁来还洁去, 是和观众有共鸣的, 观众是认可的. 所谓相由心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也. 演员嘛, 要会哭是基本功, 但要看演的是什么人物. 像黛玉这样的人物, 光是会哭还不够, 还要看这双眼睛有没有傲骨, 有没有诗人气质. 凭一双痴呆空洞的眼睛也高喊质本洁来还洁去, 谁信呢? 还是哪来回哪去得了.
再说说王大师唱腔的韵味. "你好心好意我全知', 一开口唱到"心"字, 不看画面的话也知道这是谁的声音.用现在的话就是有声音的识别度, 非千人一嗓的流水线产品. 这就是韵味. 婉转低回, 行云流水, 清澈悦耳, 吐字清晰, 从容不迫, 而且个人认为凡是韵脚是"恩", "昂"的音, 就是鼻音的唱腔, 是王派唱腔最有韵味的时候. 这样的话, 在感冒的时候唱一下是不是更好听涅? (顶锅盖逃) 再就是高音时候, 例如黛玉焚稿中的'这诗稿"中的"稿"字, 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 再低一点点就不能够畅快淋漓. 最后"万般恩情从此绝" 的 "绝"字, 饱满浑厚, 高亢至极, 金石之声炸响,声如裂帛. 真是韵味无穷.
倾世容貌和美妙嗓音乃天成, 这是独特的个人艺术魅力之所在. 用大白话说就是爹妈给的; 用西方人的说法是被缪斯吻过, 用东方人的话说就是祖师爷赏饭吃. 用本人的话说就是王大师就是为演艺林黛玉而生的.
您如果对我的论断有异议, 恳请您保留意见,谢谢.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黛玉焚稿是名曲.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唱腔一起, 依然会让人泪流满面. 文字描写实在苍白无力. 到底有多经典, 多听几遍您就知道了.
唯美唱词附后: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
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
一生心血结成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
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地,只望他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今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把断肠文章付火焚!
这诗帕原是他随身带,曾为我揩过多少旧泪痕,
谁知道诗帕未变人心变,可叹我真心人换了个假心人。
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
万般恩情从此绝,只落得一弯冷月照诗魂!
这段戏结尾是魂归离恨天. 黛玉在最后时刻感谢紫鹃的陪伴和照料, 未了心愿还是死后也不与浊世同流合污. 几经挣扎, 在外面喜庆的鼓乐声中, 生命之火渐渐熄灭, 孤独的灵魂随风而去.
附上黛玉临终唱词:
多承你伴我日夕共花朝,几年来一同受煎熬.
到如今浊世难容我清白身,与妹妹告别在今霄!
从今后你失群孤燕向谁靠?只怕是寒食清明,梦中把我姑娘叫。
我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如果本文因水平有限有什麽不妥当之处, 敬请大师的戏迷们谅解并赐教.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是那句话,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 是被赋有悲剧色彩的诗人. 她和其他性格各异的大观园中的女子一样, 是生活在当时那个时代的一抹光芒, 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暗夜明珠.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远的宝黛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黛玉焚稿是真个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命运的高潮和精华部分之一. 影片中这一高潮部分也可分为三个步骤: 紫鹃劝黛玉, 黛玉焚稿和魂归离恨天. 劝玉是前奏也是铺垫, 焚稿是高潮戏, 魂归是结尾. 这样层层递进, 戏中人物的情绪一步一步地渲染, 观众的情绪也一点点地被感染. " 演员不是在演戏, 观众忘记是看戏. 强烈的艺术魅力随时间的依旧震撼如往昔.
紫鹃毫无疑问是义仆, 在黛玉卧病无人关心的时候, 只有她悉心照料, 不离不弃. 她是丫鬟仆人的命, 可有着高贵善良的心, 更有不趋炎附势的精神. 黛玉临终有此一人相伴也令读者和观众心少许宽慰. 作为一个丫鬟, 在那样的环境下, 紫鹃做到了她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一切, 当然她内心也明白大局已定无力回天了.她端药给黛玉, 被推开, 眼里充满忧愁, 所以坐下来苦口婆心的劝说黛玉. 她的声音温柔圆润, 眼神恳切而满怀焦虑.
她的唱词是:
与姑娘亲如手足手足长厮守, 这摸样, 叫我紫鹃怎不愁.
端药给你推开手, 水米未曾入咽喉.
镜子里只见你容颜瘦,枕头边只觉你泪湿透。
姑娘啊,想你眼中能有多少泪,怎禁得冬流到春,夏流到秋?
姑娘啊,你要多保养,再莫愁,把天大的事儿放开手.
保养你玉精神,花模样,打开你眉上锁,腹中忧。
说到容颜瘦和泪湿透时, 镜头切到令人心碎的画面: 黛玉满面病容, , 呼吸沉重, 双眼微闭, 泪光闪烁. 玉精神花模样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 曾经的美好就这样已经面目全非了.
听完紫鹃的话, 黛玉挣扎着坐起来, 握住紫鹃的手, 另一只胳膊撑住病榻边, 缓缓开唱: 好心好意我全知!你曾经劝过我多少次,怎奈是,一身病骨已难支,满腔愤怨非药治。只落得,路远山高家难归,地老天荒人待死.
这表明黛玉已是万念俱灰, 但依然语调平缓,
紫鹃听后更痛心: 姑娘你身子乃是宝和珍, 再莫说这样的花儿痛人心. 世间上总有良药可治病, 更何况府中都是同你的人. 老太太当你掌上珍, 众姐妹贴近你的心...
黛玉打断: 你不要说了! 紫鹃你休提府中人, 着府中谁是我知冷知热亲? 妹妹, 如今只有你才是我最知心的.
这一段黛玉情绪陡然起伏, 听到总有良药可治病时, 脸上飘过一丝冷笑, 口中一轻叹; 听到说老太太, 她两眼透出强烈的绝望和无奈, 最后的那一点依靠也背离了她; 听提到府中人, 黛玉忍无可忍打断了紫鹃的话,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一段王大师的表演最出神入化的是眼神. 坐着表演, 最考验面部表情和眼神.
王大师眉宇清秀, 二目熠熠生辉, 且眼神清澈, 无杂质, 这才是一个高洁的诗人应有的眼神. 所以黛玉一再强调要质本洁来还洁去, 是和观众有共鸣的, 观众是认可的. 所谓相由心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也. 演员嘛, 要会哭是基本功, 但要看演的是什么人物. 像黛玉这样的人物, 光是会哭还不够, 还要看这双眼睛有没有傲骨, 有没有诗人气质. 凭一双痴呆空洞的眼睛也高喊质本洁来还洁去, 谁信呢? 还是哪来回哪去得了.
再说说王大师唱腔的韵味. "你好心好意我全知', 一开口唱到"心"字, 不看画面的话也知道这是谁的声音.用现在的话就是有声音的识别度, 非千人一嗓的流水线产品. 这就是韵味. 婉转低回, 行云流水, 清澈悦耳, 吐字清晰, 从容不迫, 而且个人认为凡是韵脚是"恩", "昂"的音, 就是鼻音的唱腔, 是王派唱腔最有韵味的时候. 这样的话, 在感冒的时候唱一下是不是更好听涅? (顶锅盖逃) 再就是高音时候, 例如黛玉焚稿中的'这诗稿"中的"稿"字, 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 再低一点点就不能够畅快淋漓. 最后"万般恩情从此绝" 的 "绝"字, 饱满浑厚, 高亢至极, 金石之声炸响,声如裂帛. 真是韵味无穷.
倾世容貌和美妙嗓音乃天成, 这是独特的个人艺术魅力之所在. 用大白话说就是爹妈给的; 用西方人的说法是被缪斯吻过, 用东方人的话说就是祖师爷赏饭吃. 用本人的话说就是王大师就是为演艺林黛玉而生的.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 [转载]千古绝唱之黛玉焚稿 <wbr>- <wbr>王文娟大师表演及唱腔浅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黛玉焚稿是名曲.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唱腔一起, 依然会让人泪流满面. 文字描写实在苍白无力. 到底有多经典, 多听几遍您就知道了.
唯美唱词附后: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
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
一生心血结成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
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地,只望他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今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把断肠文章付火焚!
这诗帕原是他随身带,曾为我揩过多少旧泪痕,
谁知道诗帕未变人心变,可叹我真心人换了个假心人。
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
万般恩情从此绝,只落得一弯冷月照诗魂!
这段戏结尾是魂归离恨天. 黛玉在最后时刻感谢紫鹃的陪伴和照料, 未了心愿还是死后也不与浊世同流合污. 几经挣扎, 在外面喜庆的鼓乐声中, 生命之火渐渐熄灭, 孤独的灵魂随风而去.
附上黛玉临终唱词:
多承你伴我日夕共花朝,几年来一同受煎熬.
到如今浊世难容我清白身,与妹妹告别在今霄!
从今后你失群孤燕向谁靠?只怕是寒食清明,梦中把我姑娘叫。
我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