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黑色闪电
(2010-07-30 16:06:00)
标签:
黑色闪电俄罗斯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影音评论娱乐 |
分类: 影音娱乐 |
如今国内电影院,几乎被“唐山大地震”所垄断,那架势似乎对全国观众说,不看我,你就没电影可看。巡视了一番后,决定去看一部叫“黑色闪电”的外国科幻片。粗粗瞄了一眼电影海报,似乎是一部美国片。抱着绝对不看大地震的想法,我打赌般买了黑色闪电的票。
电影一开始,对话里却意外地跑出了一大堆俄罗斯人的名字,恍然意识到原来这是一部俄罗斯电影。我小时候对当年的苏联新老电影,情有独钟。解体后的苏联很少有电影进入中国影院。能看到俄罗斯电影,令我喜出望外。不说别的,虽然俄罗斯国力不如苏联时期,但艺术细胞是一脉相承,俄罗斯电影有着深厚的苏联时代的积累和底蕴。
“黑色闪电”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科幻片,同时是反映俄罗斯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一部俄罗斯电影。
国内影视界,一方面总是对好莱坞商业模式嗤之以鼻,一方面却又学习好莱坞。还往往很不服气,觉得好莱坞模式简单,应该很容易就可以模仿到手。科学技术都能山寨西方,照抄电影模式的小聪明中国人应该也不弱。
其实,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到手的!也不是有钱,就能堆出一部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
比如国内的那些商业大片,一部拍得比一部可怕可笑。估计好莱坞影人们,都不敢认中国商业电影这个学生。假如没有国内票房一路绿灯的照顾,中国主流商业大片的票房到底能有多少,只有天知道。即便如此,中国大片的票房数字,也是掺了不少水在里面。
“黑色闪电”非常好莱坞化,但由于俄罗斯电影深厚的电影艺术功力,使得这部科幻电影,在情节上较为成功地抓住了观众,同时展现了美丽的俄罗斯电影风格。这部电影的好莱坞化不是全盘照抄,而是植入了很深的民族色彩。黑色闪电中很多对白幽默,笑料很俄罗斯。美丽清纯的女主角,有些奥黛丽赫本的意韵,可又是绝对的俄罗斯美女。男主角身着的高领毛衣,透露出一丝独特的时尚风采。
电影中也有植入广告,如奔驰和伏尔加汽车。但导演很聪明地把两者融入了故事中。黑暗财富势力人物,往往坐着奔驰出现,而黑色闪电的汽车,却是一款老旧但很有趣味的俄罗斯制造的伏尔加汽车。一方是贪婪自私的化身,一方是善良无私的代表。广告做了,电影的主题也在两种车的较劲中体现了。看看俄罗斯电影的植入广告手段,真为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拙劣手法感到汗颜。
当年苏联演员的表演艺术是世界超一流的。科幻电影一般不要求很高超的演技,但在选择演员和演员演技方面,还是不能马虎。片中男主角,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大学生,为了刻意避免与蜘蛛侠、变形金刚的男主角形象撞车,导演启用了一个外形高大瘦弱、初看不起眼的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其实本热外形非常出众,可在电影一开始,他却把自己的俊朗外形“收”的非常好,走路有些驼,表情单纯甚至傻气。随着故事的展开,他的内心世界逐步展开,对财富和金钱的渴望,以及与老父亲的道德价值的冲突,让他走入了自私迷茫的十字路口。父亲的去世,唤醒了他内心的力量,随着角色越来越自信和勇敢,他的外在形象也慢慢变得更加漫画般的硬朗。这个角色以及故事,和与今天的中国社会,很着很强的参照性。
在父子、母子、兄妹、恋人的情感描述上,电影展现了俄罗斯电影人深厚的功力。当男主角和妈妈说要请一个女孩儿来家里吃饭,母亲高兴地流泪说,儿子终于长大了,并把当年和去世丈夫的定情物交给了儿子。黑色闪电成了俄罗斯的热门人物,晚上小妹妹调皮地躺在男主角怀里撒娇,问哥哥谁是黑色闪电,身为黑色闪电的哥哥悄然不语,小妹妹突然说,自己知道谁是黑色闪电,那就是他们去世的父亲。说完后,哥哥长时间地拥抱着流泪的妹妹。这种突如其来的对话、情节转折、以及出色的戏剧性表演,往往是好莱坞商业大片一直以来的硬伤,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电影强大艺术能量的展现。
电影结局自然也很好莱坞,是大团圆的结尾。但丝毫不让人感到扭捏,反而令人有种看完童话故事后梦幻般的愉悦。
可惜由于极少广告,这部出色的商业电影,却在极少的国内影院中放映。电影中的硬伤,应该说是电影特技。毕竟俄罗斯国力不比当年的苏联,影片中的特技打斗场面,从一部科幻商业片角度来说,显得过于简单。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
评级:3.5星级。去掉半颗星,主要因为较差的特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