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坛博弈 |
看完两轮四国女排邀请赛,从我业余的角度看看女排的战术。老陈的打法和在下预计的差不多。如果有兴趣各位朋友可以到在下的博克看看去年写的关于“中国女排立体化-短期战术安排”和“长期战术安排”的两个帖子。在那两个贴中,在下用了大楚李娟担当立体攻,是一个当时比较保守的看法,因为当时大梅太嫩,所以建议用白云打小主攻,用她的后排进攻能力。现在大梅出来,就比较好办,小主攻目前有杨昊,未来有大楚,基本能保证中国女排立体进攻能力。这么一来一个最简单的立体进攻架势就出现了,在这次四国比赛中用得非常成功。
另外,老队员们的“铁三角”实力犹存。刘周的身体情况好转是最大的惊喜。因为现在我们这两个人都没有好替补。刘周和冯昆一样,要当熊猫一样地保护起来。不能再让他们受伤。这点有了,就比较好办。因为防守一传主要靠着铁三角,他们目前所组成的防守一传“面”是世界最好最稳的,有了这三个做保障,其他位置才可以放心“拔高”。小徐就是蕊蕊的位置,本来就不指望她防守(其实小徐地面有一定防守能力,不象蕊蕊几乎没有地面功夫)。大梅虽然地面差些,但是她的网上威力弥补了这点。老陈宁可牺牲一些王一梅的失误,也要提高女排的强攻能力,这次大梅基本上做到了“赚得比失去的多",老陈就放心了。基本上这就是中国女排冲击世界锦标赛的阵容。
未来2008年,可变的位置是小主攻,杨昊可能沦为替补。还有是小副攻可能会变,就看小马、小薛能否顶上来。北京最后一场打俄罗斯,中国的第二阵容虽然打得磕磕碰碰。不过有一点很明显,我们的两轮拦网都很厉害。打得那么吃力是因为整体的防守一传太差,宋妮娜传球太保守,立体进攻太少。如果未来两年这些年轻队员的一传高到位和半到位的比率提高,立体进攻能力(包括远网快攻)更强,我们就更有底气。一旦中国女排的两轮拦网都能有效遏制古巴、俄罗斯等的话,那么对付意大利和巴西的2、4号位强攻和后攻就有一定把握。随着拦网水平提高,减轻我们原本压力就非常大的后排防守。
08奥运,不能动的位置是周苏红和冯昆。这个“双子核心”千万不能出事儿。不然我们就麻烦了。宋妮娜能打到2008替补冯昆,但李珊几乎肯定打不到08奥运。所以未来谁能做周苏红的替补,是个大问题。比较现成的是大楚,因为她已经有打接应的经验,但如果她去了这个位置,整个女排的一传防守就要有所改变,而且进攻速度必然下来。刘周的快球组合速度是世界第一。年轻高大的小副攻和大楚要达到这个水平,两年内几乎不可能。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套和现在不尽相同的进攻防守体系。这就看教练组的胆子,也要看队员自己的个人能力。因为这么一来,“快”字儿少了一点,需要新队员通过个人能力来弥补(如大梅的力量)。最好结果是快也有、个人实力也有,但实际上这样完美的队员太少了,所以搞不好便有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04老队员的状态都能保持现在这样,打到08奥运没有了我们的内在问题,但外在问题就要看别人的进步。古巴、俄罗斯、巴西、美国、意大利,说不定来上几个195到2米的高度,如果他们学习中国的快变学的更好,立体进攻能力再加强,那么我们04老队员很可能网上就应付不了,这么一来加大了后排防守压力,结果很可能就是2005年大冠军的重现。事实上,我在去年大冠军杯后写“亚洲传统快攻式微”时就提到,192、3厘米的高度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小徐196厘米的高度优势也就是保持到08奥运,更不用提185厘米左右的老队员了。所以即便是04老队员能保持状态,到时候实力够不够用是一个大问号。
因此08年时,04老队员可以做替补,继续担当主力将会非常吃力。这次梅尔库洛娃移动到2、3号位,不用跳,手一伸便能拦到我们的快攻和周苏红的组合进攻,就是对我们自以为对方永远无法对付的快攻组合的威胁信号。虽然现在他们还拿我们没有办法,如果对方成熟,判断能力上来,对刘周组合进攻形成有效拦网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对方更为高大的年轻队员长球,而我们还是刘周等老队员进攻,结果就很难说。
未来国家女排副攻的“双塔”极有可能提前在奥运会前出现。目标一个,就是舍命保住拦网。欧美队伍的进攻只要我们能通过效拦网遏制,我们就活了。不然,光靠地板技术去对抗欧美越来越快、越来越立体、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点的进攻,中国女排不要说拿冠军,不小心连保住第一集团位置的都难。还是那句话,一传防守是生命线,拦网是冲向冠军的必须。因此高度必须上,这点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打“双塔”是比较冒险的,需要教练组制定一个新的战术体系,而且对冯昆的要求就更高。如果双自由人制度实行,那我们调兵比较容易些。
不过拔高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训练。千万不能出现中国男排这种高大无能的副攻。高大队员要有灵活性,除了天赋,后天身体素质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以后女排副攻在高度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拼进攻速度,拼拦网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要有打远网、小强攻等能力,以配合全队的立体进攻。二传站位也将不再总是紧靠网带子,而是要拉到离网一、两米左右的距离,增加立体进攻的速度。关于立体进攻,就不再多说了。其重要性已经被教练组意识到,以后的问题是如何更加成熟地运用、如何在立体进攻方面出花样。
从这点来看,对女排的前景不能太乐观。未来中国女排的希望和挑战并存。
附录
- 关于解决“前区发球”
排舌网友提到我说过女排对于前区发球处理比过去好,要我谈谈为何现在女排能应付了。就我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关于前区球,从我打二传和其他位置的体会看,最可怕是破了传攻之间的节奏。2005年之所以前区球厉害,就是因为这点。我二传看一传球过来了,本来按部就班打我过去的快节奏传攻链。但因为有后排队员到前排接球后还要后撤,二传本来计划好与攻手的节奏被一下拖慢,攻手看到我二传本来正准备传,也已经要启动上步,但二传的一犹豫,造成攻手启动后也要一停二看,这么一来,节奏就乱了。二传传的不舒服,攻手上步受影响。因此快变甚至平拉开都没有办法打。其实这个“乱”,更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前区发球对于像中国队这样打快节奏的队伍影响就更大,原来编排好的垫、传、扣的快速进攻节奏一旦没有了,就会拖慢整个攻传链,而我们一旦不能打快,只能4号位或者“慢快攻”,对方就容易看出我们的意图而防守住我们的进攻点。
这次的前区处理好,首先就是我们节奏调整好了。这个比较难用语言来表达。简单地说,前区球起来后,二传手不再着急启动,而是故意慢半拍,等着一传球慢慢下来(一传球还是比较高而慢,让一传队员后撤)。在一传球下来之前,二传手不给攻手发出任何进攻信息。攻手也不会启动上步,都猫着腰等二传的信号,这样一来对方看不出我们的跑位,因为我们的传攻链尚未启动,因此他们也只能等着。等一传球慢慢下来了,二传手突然出手传,传得极快,同时攻手按原计划启动。对方就无法跟上来,被我们的快变占了先机。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一传、二传、进攻整体链的节奏从原来的“快、快、快”,变成了“慢、更快、更快”。别看这点变化,二传手等球这里的“慢”非常重要。从心理上,二传手和攻手的有了默契,大家都不着急启动。等一传球到了我二传手上再立刻跑动,就能继续打快球。
其实前区球不难接,所以一传接稳了,球起得高些,不仅给一传后撤时间,也给二传和进攻心理准备。二传之前,二传手不过早暴露传球目的,这样我们传攻后面的两个“快”节奏就有了保障。但这也需要二传手在“慢”的时候“装相”装的好,千万不能把自己传球目的通过身体的动作、眼神露出来。在慢一传时,二传身体不做太多动作最好,这样隐蔽性更强。不过这么一来,二传后面在做传球动作时,速度就要稍微快些。就是说冯昆在看到一传球下来后需要更快启动传球,这对她的膝盖可不是好消息,也加大了传球难度。唯一希望一传时,最好球能传到她的额前。
这些不容易说清楚,如果在场上一实验,就能体会了。说不到点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后一篇:“双塔副攻” - 谈谈 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