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雄文
张雄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83
  • 关注人气:1,8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晓松:粟裕的军事指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014-03-14 16:28:18)
标签:

文化

分类: 煮酒论史:真实粟裕

              寿晓松:粟裕的军事指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粟裕军事指导艺术》前言
  
    孩提时代,常听父辈讲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故事。当自己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1981年又有幸来到粟政委直接领导下的军事科学院工作,便开始结合战史战例研究,努力学习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饱浸粟政委戎马一生作战经验和体现他军事理论素养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和《粟裕军事文集》,20多年来,始终是我案头之书,成为我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启蒙老师。


    粟裕大将成长的道路,与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曲折走向胜利的光荣历程息息相关。他从“八一”南昌起义中的战士逐级成长为我军威震敌胆的高级将领、享誉中外的军事家。无论他是率领部队进行游击战争还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无论是在上级编成内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还是独当一面统率一个大战略区部队行动,粟裕大将总是奇谋迭出,所向披靡,创造了许多永垂青史的光辉战例。他非常善于把战争的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从井冈山时期的“青年战术家”,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要战略发言人”,以其强烈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粟裕大将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为我军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极为珍贵的遗产。


    1991年,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联合举办了粟裕军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着重就粟裕大将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对我军军事理论发展的创造性建树,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和交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当时,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军老一辈的革命家、军事家,都有在人民战争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共同特征,粟裕大将也不例外。然而,就他们运用唯物辩证法于研究和指导战争具体过程而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存在着运用程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我觉得,只有抓住这种显著的特色去深入探究,才能真正把握住粟裕军事指导艺术的真谛。那么,粟裕作为打仗的常胜将军,他在作战指挥上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就此问题,我请教了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张震上将。记得张老将军脱口而出:“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八个字简明扼要,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当年“粟司令”的指挥要诀,也给了我领悟粟裕大将军事指导艺术真谛的一把钥匙。后来,在纪念粟裕大将逝世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又撰文指出,粟裕大将指挥上的显著特色可以归结为十六个字,即“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出奇制胜”。这是张震副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与粟裕朝夕相处、共历艰危、并肩战斗的切身感受,是对粟裕军事指导艺术的精辟概括。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粟裕传》、《粟裕文选》、《粟裕年谱》等相继推出。粟政委那彪炳千古的赫赫战功、迭创奇迹的指挥艺术、辩证睿智的理论概括,每每捧读,常令我感奋不已、铭刻于心。掩卷思之,愈来愈深切地感到,悉心研究并深入发掘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对于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学习我军作战指挥的经验,乃至研究解决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粟裕大将的理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体系。拙作尝试以战争篇、华东篇、总参篇和军科篇来综览粟裕大将光辉战斗的一生,概括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鞠躬尽力、奋发有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来深入学习和研究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其中,战争篇主要是从把握战争转折、通观战争全局、战区作战决策、实行战略转变、开辟创造战场、选择作战目标、实施合围分割、达成速决全歼和利用战隙休整等方面,领悟粟裕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华东篇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粟裕在华东军区工作到1951年11月调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之前,他对未来战争的战略判断、夺占沿海岛屿的作战方法、对台军事斗争的各项准备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构想,集中反映他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经略华东和巩固国防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指导艺术。总参篇主要记述了粟裕大将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长的7年间,对我军战略方针的制定,空、海军等兵种建设,原子条件下的战争准备和建设现代国防与现代化军队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指导艺术。军科篇主要是讲1958年9月以后,粟裕大将虽然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矢志不渝,艰辛探索现代战争的特点与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书稿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之际草成,聊以表达晚辈久存心间的景仰和敬佩之情,但因受个人经历和学识所限,见诸笔端的只是自己平时学习的粗浅体会,难免有挂一漏万和失之周延之嫌。之所以不避浅陋、斗胆付梓,也是想作为引玉之砖,以求广大读者斧正,特别是曾经直接跟随粟裕大将浴血奋战、铸造辉煌的老前辈们多多赐教,把粟裕大将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进而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的军队与国防建设,为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发挥应有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寿晓松  生于1951年10月,1968年“上山下乡”,1969年12月在兰州军区第21军61师当战士。1981年12月调军事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管理工作。现任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少将,研究员。与人合著《威慑战略》、《局部战争概览》,主编了《历史性转变》、《邓小平军事思想新论》、《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究》、《全球扫描——2006》、主持编辑了《彭学枫军事文选》、《张震军事文选》,撰写了《张震传》。曾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总领条《军事科学》起草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邓小平军事思想学科主编,全军新一代战略训练教材编写指导组成员。参予了《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等著作、教材的组织编写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系统论证》等现实课题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