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三立”的启示
(2009-03-08 12:10:48)
标签:
华东野战军军事毛泽东粟裕无冕元帅 |
分类: 煮酒论史:真实粟裕 |
立德:两让司令,高风亮节。1948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陈毅调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其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之职由粟裕接任。
|
立功:屡战屡胜,战功卓著。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相继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大捷、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决战诸役,有力推动了华东战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转变,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到来。如果说解放战争是一匹马,那么四大野战军就是四条腿,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则是其中强壮的一条。如果这条腿少了或瘸了,解放战争这匹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跑得动?能不能跑得快?能不能跑得好?在和平时期,军人建功立业的机会相对较少,但绝不能因此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常言道:“居安思危”。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不但要有一颗“报国心”,还要有一身“好武艺”,这样才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立言:三次建议,意义非凡。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建议在苏中内线作战,结果取得苏中七战七捷,中央军委也据此将全军的作战方针由出击外线改为内线歼敌;转入战略进攻后,粟裕建议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密切配合,在中原打大仗,不久就在豫东战役中一举歼敌近10万,扭转了中原战局;战略决战阶段,粟裕建议并成功组织淮海战役,基本肃清了江北国民党军势力,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和战略追击奠定了坚实基础。不难看出,粟裕的三次建议恰好在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节点上,为推动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粟裕前两次建议都是在中央军委已经定下调子的情况下斗胆直陈“异见”。善言是能力,敢言是品质,但有人可能会认为老向上级提意见会影响上下级关系,有话也不讲,这实际是私心杂念作怪,往严重里说是对大局不负责任。实际上,服从命令和敢于建言并非“势不两立”,粟裕早就作出了表率:一方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一方面在上级新的指示到达前坚决执行命令,该说的说,该服从命令的服从命令,既不矛盾,也不耽误。
在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除了用“嘴”和“笔”去缅怀这位共和国第一大将之外,我们更应该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他的“三立”精神,使之“复活”在当代军人当中,这才是对粟裕同志最好的纪念。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