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指挥苏北兵团作战
张雄文
华东野战军虽然1947年8月“七月分兵”后,短期分作了三大块:粟裕率华野总部和野战军主力外线兵团(包括两个兵团)到了中原战场;谭震林率山东兵团留在山东内线;韦国清、陈丕显率苏北兵团在苏北坚持。
除山东兵团有小段时间归华东局饶漱石直接指挥(粟裕指挥的兵力并未减少,这期间,他又在中原指挥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赓兵团、杨得志、苏振华纵队、王秉璋纵队),其余兵团一直归粟裕指挥。
1948年5月后,粟裕成为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重新恢复对华野全军的指挥,外加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王秉璋纵队。
山东兵团的恢复指挥是在1948年5月22日,毛泽东先后致电中原战场的陈毅、粟裕:“粟裕全权指挥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纵之作战,并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苏北兵团则一直在粟裕指挥之下。
1948年5月30日,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合击坚持华中内线斗争的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在敌情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陈丕显、副政委吉洛(姬鹏飞)感到坚持困难,致电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请示兵团行动办法,并提出3个行动方案的建议:
“1、将主力分散游击;2、山东增派主力南下,到陇海路作战;3、(兵团)第二纵队转到陇海路北,进行外线支援华中内线作战”。
粟裕认为,苏北兵团处在国民党军进攻部队的后方,对敌人威胁很大,牵制了敌军很大一部分力量。虽然国民党军感到如芒刺在背,猬集重兵欲除之而后快,苏北兵团在此情况下,大量歼敌有难度,甚至难于坚持,但使北线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以及山东兵团更容易歼灭敌人。华中地处长江北岸,苏北兵团坚持于此,对将战争引向长江沿岸极为有利。因此,该兵团任务虽然艰巨,但意义极大。
6月1日,粟裕复电韦、陈、吉并报中央军委、华东局,首先指出兵团坚持华中的意义,并深加慰勉:“其任务艰巨,但至为光荣,望转告全体同志深明此意”。
对于他们所提的后两个方案,粟裕指出:“如采第二方案,由山东增兵南下在目前似不适宜,且增一个纵队至苏北,在现敌情地形情况下,组织大规模作战相当不容易,而对山东则减弱成为平分兵力,增加山东肃清残敌的困难。如采第三方案,以二纵撤至陇海路北,虽然能在外线配合苏北与依托山东补给容易,但敌可能尾二纵北上,则又将敌主力带回山东,亦属不利”。
粟裕指示苏北兵团,既不过分集中以减少沿江我军力量,使国民党军集中主力对付我一个目标,也不能全部分散,而是抽出两个旅左右兵力分散到苏中沿江一带,迫使敌军分散其重点兵力,形成苏北兵团本身的辅助战场。如此,才能不使敌后遭到过分摧残和得到人民更有力的支持。同时,粟裕还对适当分散做出了具体部署,并建议山东补充苏北兵团的弹药。
6月16日,为支援豫东战场,韦国清、吉洛又致电中央军委并粟裕等:建议就近在新海段发起攻势,然后再向运河线进击。
中央军委于同日电示华野代司令员粟裕,指出:“韦吉主力(苏北兵团)究应如何行动,望粟(裕)张(震)决定。”
正在中原战场发起豫东战役的粟裕与华野副参谋长张震联名于6月18日复电军委并华东局、韦吉,提出:韦吉可乘敌西援未定,集中兵力选其弱点攻击。
中央军委同意粟裕的意见,并于6月19日电示韦国清、吉洛:“你们应遵照粟张电打弱敌,我们要你们出击津浦线之意见不要执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