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2024-01-20 00:29:10)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分类: 美育与艺术教育

     2023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育教学方法研修项目(第六期)顺利开课。来自全国的数十名学员齐聚线上,开课前,李睦教授对往期课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第六期美育教学研修项目做了整体的导入和课程综述,美育教学方法研修项目圆满完成了线上的五期课程,从第六期开始,课程转为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展开授课。

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本期嘉宾:李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


如何通过艺术“解答”美育


正式讲课之前,李睦教授对第六期美育教学研修项目做了整体的导入和课程综述,他和学员们分享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艺术“解答”美育,强调了美育的核心与注重过程的重要性,提倡艺术应该超越各种规则体系,成为一种能够启发我们的存在,主张艺术应该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员们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创作实践,进一步在各自的美学领域进行探索研究,经由艺术的方式如何达到美育教育的目标。

美育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实践。美育以美为出发点,着重激发人的审美意识,从美的角度提高人文思维,激发人的情感,培养人的美学修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艺术则以艺术为核心,着重于通过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和活动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艺术修养,提高人的艺术审美能力,让人意识到艺术精神的重要性。在以艺术诠释美育的过程中,李睦教授以下面五个问题为切入点展开。

1. 我拥有什么?2. 我想要什么?3. 我获得什么?4. 我呈现什么?5. 我喜爱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性格,可能在长期的教育中自己对艺术感知的“习惯”被慢慢磨灭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温那种“习惯”,把丢失的找回来。认真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拥有什么,通过艺术教育呈现的美育不仅是向着过去的,同样也是向着未来的,向着未知的。当了解自己拥有什么后,才能在艺术与美育融合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创造性。

我想要什么?促使我们思考美育教育中的目标,用艺术证明自己的“拥有”,用自己的声音、画笔或其他方式将自己的内心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两个月的课程结束之后,自己能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什么,是不是比以往更加“了解”自己。在以后自己的创作中是否可以更加明确或清晰的“倾诉”更多。通过学习和课后的“思考”会发现“创作体验”远比“创作成败”重要。

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是对艺术需要的教育,是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是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这些使艺术教育成为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学习,大家能找到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用艺术表现美的途径。

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主讲教师:胡泊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福建省美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规划课题《“具身化”美学视域下的美育研究》、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美术馆公共美育人才培训》、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美国中小学视觉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等。


课程简介


      核心素养背景下,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增加审美活动的真实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文字由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内容整理,用于学术交流。


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科技变革,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学习内容要求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方式也要迈向多元化与持续性,人才需求也向复合型和跨界发展。对此,中国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与方向。由此,“知识素养”开始向“核心素养”迈进。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以学科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向全面综合艺术教育理论发展,艺术教育内容从传统的技能与技法延伸到艺术史、美学、艺术批评,拓展到社会、文化与生态等方面,出现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艺术教育、以生态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等教育理念,通过艺术承载思想、观念与情感表达。此时,艺术的价值与功用,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与技法,而是向文化、社会、教育等迈进。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美术核心素养涵盖了视觉艺术领域的关键能力。它包括培养学生对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等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审美意识,加深对艺术史和文化的理解,掌握不同艺术媒材与工具的运用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表达与沟通艺术观点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其探索艺术创作并欣赏艺术作品,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艺术综合课程是艺术课程设计或课程组合的一种方式,在设计理念上将单科或分科的学习内容与艺术连结起来,使其成为有意义的艺术统整课程。综合课程设计,比如“为生活而艺术”的目的是通过围绕艺术的教与学来帮助学生为学校及生活中的成功做好准备。艺术和视觉文化是生活与社会重要事件的视觉交流,艺术具有内在和外在的价值和意义。艺术的形式、意义、用途和价值既能带来心理的美感,也具有社会的功用。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课程设计案例“君子---竹”。直观展示从单一学科、多学科到跨学科和超学科四个角度理解的课程设计。综合的美术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旨在将美术作为普通教育中的一门正规课程,强调开发学生创作、阅读和评论的能力。郑板桥总结自己作画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在传统艺术教育观念中,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手中之竹”,即艺术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忽略在迈向“手中之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眼”的观察、“心”的蕴含,只有“手”之竹,无法传达竹子所承载的“精”、“气”、“神”。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体系中通过剥离艺术的语境讲授艺术,艺术学习成为一种静态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而忽视了在艺术过程中呈现出来“眼”、“心”、“手”不可分割的过程。清华美育研修项目|胡泊:核心素养导向下美育综合课程的目标、方法与实践
因此,对于艺术的教育与学习来说,当我们把艺术教育还原到语境中,对于艺术的学习,也就是从“是什么”的追寻向“如何是”的迈进,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正是在这种思维下,艺术最终的结果反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与参与,是学习者获得体验达成理解的过程。当我们把艺术教育的重心放在过程之中,放在参与艺术过程中的感知、体验与互动,艺术教育将从技能与技法的局限中迈向技法技能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情感的价值,从而促进艺术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提升。



经典语录


· 美育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实践。· 美育是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和创新教育。· 实现美育的方式有很多,但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基本手段,是组成美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育向人传达了美的概念和审美标准,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引,使人通过艺术实践可以更好的把握美的最佳发挥。· 美育的培养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儿童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术顾问:李 睦稿件整理:高 阳内容编辑:孙墨青媒体编辑:武筱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