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不语戒”,再谈谈我热爱的黑泽明

(2006-12-17 22:01:03)
分类: 阅读笔记
一切自我的言说止于《罗生门》
——————————————
重温“不语戒”,再谈谈我热爱的黑泽明


  看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之前,必须了解几个值得提点的时间标签:

  1,自传写于1978年,黑泽明68岁时。1984年在日本出版。1987年,它曾经以《黑泽明自传》为名在国内出版过。

  2,自传内容起于1911年,一岁的“酥糖”黑泽明打翻洗澡盆;止于1950年,40岁的黑泽明以《罗生门》获得金狮奖的前前后后。

  3,1998年,自传写成后20年,黑泽明去世。

  4,黑泽明去世后8年,传记始在中国国内正式引进。

  从这些时间标签入手,我们得以了解,这本传记将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位68岁的电影大师的人生总结,而是一位老人对于自己40岁前的壮美人生的回忆。

  “古池本安静,青蛙入水始有声”。这是黑泽明喜欢的俳句。对于黑泽明来说,68岁的古池固然包罗万象、沉静美好,还是不及年轻时并不优雅成熟然而生猛活泼的跳跃来得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并不优雅成熟的跳跃在《蛤蟆的油》中比比皆是。

  黑泽明小时昵称小明。

  小明智力发育比较晚,一度被老师当成奚落的对象,甚至要坐在远离同学的地方。

  黑泽明当导演后,有一次看一部描写弱智儿童的影片《被遗忘的孩子们》,其中有一个被安排单独坐的孩子,让他心里突然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恶心,想吐,后来突然想起来,原来这个电影中的小孩就是他自己,森村小学的那个像囚徒一样可怜的小明。小明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而且性情柔弱爱哭,在黑田小学被同学起外号“酥糖”,因为有一首歌唱道:我家那个“酥糖”啊,叫人太为难。他从早直到晚,两眼泪不干。幸好同学当中有一个比小明更爱哭的植草圭之助,后来成为黑泽的重要搭档。黑泽总结道:植草是浪漫主义的爱哭鬼,而我是人道主义的爱哭鬼。

  黑泽的电影人生几乎可以说全因哥哥造就,然而黑泽并没有用脂粉美化他们之间刻骨的亲情。哥哥为了教小明改掉懵懂懦弱的毛病,每天上学路上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为了让小明学会游泳,把他扔到水里,几乎淹死。大地震后,哥哥带他远足,“欣赏”震后光景,结果看到到处都堆满了尸体,小明吓得腿脚发软,哥哥还揪着他的衣襟让他“好好看看哪”,看到一具坐着被烧死的尸体,哥哥则说,“死得庄严哪”。

  这次远足让小明征服了恐惧。然而正是这个倔犟的哥哥,后来却自杀了。作为默片时代的优秀电影解说员,哥哥在电影有声后,随众解说员们被集体辞退,哥哥试图为大家争取权益不成,长期的抑郁导致他屡次自杀,最后终于按他常提的,“在三十岁之前”死掉了。

  黑泽在回忆中全然没有中国老人(尤其是文人)喜欢的感慨和苍凉,每一件事提起来,还是当年的气概与想法,全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无端用时间原谅一切丑恶。

  有大恨的人必然有大爱,黑泽明对于他喜爱的人从不吝赞美之辞。譬如温柔善良的小姐姐,才华出众的哥哥,懦弱但与小明心有灵犀的植草,充分发掘小明才华的立川老师,教给他完整电影经验的导师山本嘉次郎……这些人与那些黑泽痛恨的人一起,构成了战前战后生动的日本众生相。

  这本传记带给我们的确乎不是一个和平年代的时尚化、符号化的作为大师的黑泽明,而是一个对上世纪前半叶艰苦卓绝的战争风云挥之不去的愤怒孤绝的黑泽明。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电影关乎娱乐与时尚,对于黑泽明来说,电影就是他的人生,“如果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黑泽明语)。他拍电影时结识的刚毅不服输的太太,他辛辛苦苦写一个剧本赚几百元讨生活的时光,才是真正和历史发生关系的有价值的人生。在他心动的叙述中,将近百年的时光故事,打开了这本传记的历史价值。而这历史,和我们的距离还要多加28年。

  “《罗生门》成了使我这个电影人走向世界的大门,可是写自传的我却不能穿过这个门再前进了。”黑泽明将自传结束于《罗生门》,一方面因为他作为电影人的最艰苦卓绝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同时也因为《罗生门》获奖前后在日本评论界收获的前倨后恭,令他忽然想到,《罗生门》关于人性的隐喻是如何悲剧性地无处不在。

  “人是很难如实地谈他自己的。

  “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

  “我写的这个类似自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写了我自己呢?”他就这样停止了写作。

  留下他40岁之后的另一半人生,供后人猜想。在《罗生门》面前,如果黑泽明都停止了写作,谁还能为自己言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