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痛处 |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日前声称,虽然黄金周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引起了一些质疑黄金周的声音,不过根据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者认为,黄金周制度利大于弊。此外,黄金周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此,全国假日办认为,我国仍应继续坚持黄金周制度。(10月9日,新京报)
先拿旅游局所说的“调查”来说,调查的范围如何、样本选取是否合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怎样,都远比64%这样一个数字更重要;再拿所谓的百姓生活需要来说,最近这些年车票机票紧张、景点超载、服务品质低劣并连年涨价等恶性事件无不刺痛了游客的神经,黄金周让越来越多的人黯然伤神。而旅游局在表态中却淡化了这一切,乐此不疲地按照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的逻辑一意孤行。
捅开这层窗户纸,旅游局借公共利益之名为自己的偏执逻辑浇灌营养的作法原形毕露。黄金周制度一旦改革或取消了,对旅游产业的直观冲击无疑是最直接最沉重的,旅游产业肯定得转型,这个时候,各级旅游局的既得利益受损,还得投入更多兵马粮草去改革,行政部门明着不说,心里肯定不乐意,而更希望像现在一样按兵不动,优哉悠哉。孰不知,现在的黄金周制度人性化淡薄,民众很难从中得到预期的休闲与快乐,它更像是一场景点和商家的经济与娱乐大狂欢,而非原始意义上的公众假期。
当然,盲目指责旅游局也是不理智的。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部门很多时候仍摆脱不了诸如“GDP追随症”等功利主义的阴影。我们承认,行政部门除了“道德人”与“政治人”属性外,同样具有“经济人”的属性,除了应代表公共利益外,自己利益即“权力利益”也不可能不考虑,就像旅游局考虑黄金周改革或取消将深深触及自身利益一样。但是,如果权力利益“一枝独秀”,性质就变了。
行政部门所兼顾的公共利益与权力利益其实是并行不悖的,直到行政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百姓之间出现矛盾时,权力利益才表现的那么明显,那么过分,就像如今的黄金周制度应不应取消、应不应改革,如何改革等事宜,如果由行政部门自个儿说了算,就成了一种强权决策。然而国家旅游局的权力利益从一开始就越过了公共利益,却还要假公共利益之名大行其道,就有几分掩耳盗铃的滑稽色彩了。
僵化的黄金周制度令人心痛,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看到行政部门的霸权姿态与民本立场的缺失,更是令人心痛。在公共事物决策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行政部门的权力利益剔除出局,法治社会本来就是社会各方利益达到动态平衡的社会,但我们却有必要提醒行政部门,谨防权力利益严重压倒了公共利益,公众没有真正话语权的运行体制是孱弱的,更是畸形的。(东方愚2005年10月9日于青岛浮山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