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富幻觉”背后的畸形人情观

(2005-10-09 07:17:24)
分类: 财富伤疤

 颇具温州特色的高额“人情”消费有愈演愈烈之势。温州市城市调查队昨天发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超过三成的城市居民家庭出现“收支倒挂”,其中四分之一是因为“人情”消费。按此推算,上半年,温州有近8%的城市家庭因不堪“人情”支出而成“超支户”。(7月20日,东方早报)

 

http://news.beelink.com/20050720/702022.jpg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份调查报告,“温州人特有钱”或许将继续成为我们对温州人顶礼膜拜的口头禅,其“神秘”的发展方略也会无休止的被海内外媒体所追逐与鼓吹。直到今天,温州城市调查队揭出了温州人的苦楚——伴随着愈来愈多“超支户”的诞生,“财源滚滚”几乎成了短暂的表象化幻觉,而“祸根”则是畸形的“人情观”。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注重人情本来很平常,逢年过节、子女升学、红白喜事、乔迁新居,亲戚朋友和乡里乡亲都会聚到一起或庆贺,或追忆,礼金也许会有。然而温州的特别之处便是“礼金至上”。据浙江某媒体近期调查,温州人光婚礼一项的礼金分为好几档,从普通来宾的800元~1200元到亲近好友的1万元~5万元甚至更高。背负着居全国之最的“人情消费”,难怪有些家庭苦不堪言。

 

“礼金至上”的人情观一旦成为一种待人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认知,成为意欲保持恒久和睦关系的习惯性作法,其危险性便迅速滋生。首先是示范效应——无论事情大小,无论你的处境如何,礼金必不可少。其次是炫耀效应——谁的礼金越高,表明谁“混”的越好,地位越高,一些人用高额礼金显示“身份”,从而对礼金标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是裙带效应——礼金不过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承载物,当“礼金文化”盛行,拉帮结派、社团主义便潜滋暗长。

 

三种效应侵蚀“人情观”的结果,便是亲缘、地缘、家族、历史文化传统遭到异化,社会关系由此畸形嬗变。官商一体,任人唯亲在这种混沌的“人情观”中成为潜规则,法治理念在铜臭气当中蜕化为一缕清烟。在制度的这种半扭曲状态,不少温州人赚鼓了腰包,然而明智的商人深谙潜伏的危险——在国外的第二代温州移民,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温州商圈,而更希望融入当地的主流这会。其原因自然也源于此。

 

掀开温州城市家庭因不堪“人情”支出而成“超支户”之冰山一角,我们探究出的是温州经济发展背后的隐性成本与代价。在市场经济急速转轨的今天,温州的拘谨同样值得其它城市警醒与反思。一所城市的经济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摆脱畸形人情观的束缚,否则繁华将成为无源之水,富裕也不过是一种“财富幻觉”。(东方愚7月21日于青岛浮山公寓,发表于7月27日香港大公报

 

 

作者注:请在下面页面投《财富悲情》一票,http://publish.sina.com.cn/show.php?p_id=6&t_id=559&s_id=0 多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