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天下茶缘 |
转眼间,春节在家呆了已近半月光景,此间游走于三里五乡,所见非少却无往年并无二致,然而心境与往时却已经大不相同。以前看过眼的事情未及细想,大都一扫而过,而今沉淀下来略经思忖却发现原来别有一番意味。
老家所在的鲁西农村,一些旧的观念依旧畅行,比如多子多福。膝下无子依旧是要被嘲笑的,家中生出两个儿子的对那些只有一子者都有些歧视,于是,尽管计划生育计划了近二十年,农村的超生游击队至今仍然有颇大实力。就在年前不久,我还听闻一乡邻在生下三女之后,新添贵子,尽管一家之主已是疲惫不堪,喜得贵子却依旧能让人眉宇舒展,甚至还能扬眉吐气。
多子多福这句像是古训的言语至今仍在民间有如此魔力,当初黄宏小品中超生游击队的笑话至今仍在农村上演成真实的场景,让人不由得唏嘘不已。然而,与此相对的反面却又让人郁郁:两子成家的父母,却因分家的小事闹得不和,父母被赶出家门,父子成仇屡见不鲜;虽育有四子,老父母却餐风露宿甚至饿死家中竟也成了真实的谎言。多子果真多福乎?
也许正如农村的淳朴或单纯相类,一些事物的表象不足于得出如何高深的理论,但公道存乎人心,凡事但求无愧却并非人人都能践行。也许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不过只能在民间流传,人言可畏也许只存在于理想或是隔离地带,当功利能够左右或是影响邻里关系时,口碑也往往沾上了功利的色彩,变成了被雇佣的吹鼓手--也许正是这注定了道德的脆弱吧。
然而,我站在这里讲出如是话语,又将自己置于何地?我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道貌岸然抑或救世主,伪君子抑或真小人于我而言并不重要,也许重要的只不过是谁第一个讲出了真话,第一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幼稚男孩吧。
前一篇:大年初一,触及灵魂的遐思
后一篇:教育不公将导致贫者愈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