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你真的想好了吗?
(2015-03-04 09:25:31)
标签:
财经it管理互联网转型o2o |
分类: 乱弹IT |
提一个问题:过去的日子里,你究竟积累了什么关键性资源?
传统企业最大的劣势在于不是从零开始,最大的优势也是并非从零开始。在过去的经营中,你究竟积累了什么核心资源。这个问题,每个企业家心里应该是最为清楚的,但也许是需要精准分析的。有些是人脉,有些是客户,有些是技术,有些是产品,有些是渠道,有些是品牌,有些是人才。在这个年代,资本并不是稀缺的,所以不要将资金作为核心资源,关键性而又不可取代的才是核心资源。
有人会问,这个资源是横向对比,也就是同行竞争吗?那么首先从思维上你就否定了自己,未来的竞争是要和有可能颠覆你的O2O企业竞争,因为市场总体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未来,传统企业这个词会消失,互联网能力成为企业的标配,每个企业都是O2O,你所需要的是在其中争得一席之地。所以,你和进入这个行业的互联网企业pk一下吧,看看强项在哪里。比如国美苏宁的资源其实在于线下入口,卖场会越来越像媒体,这是一个资源。再比如康师傅的资源是品牌和零售渠道,品牌强势,就会有高忠诚度的一批用户。再比如传统医院,核心是医生和设备,专家和技术构成了核心优势。
如果你的核心优势是品牌,一定要从CRM和粉丝入手。品牌是基于产品而高于产品的,凝聚精神力量的,这和粉丝经济的逻辑一脉相承。这里的起点就是建立企业自己的数据库。搭建官网、进军电商、推出APP,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策略,其实更多是在跟风,而不是针对自身去制定策略。这和危机感导致的焦虑症有关,更多的则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起点。将用户或者客户数据电子化,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找到自身优势,进而找到合适的载体和策略。举个例子,某企业将原有数据录入后发现,新客户的转化是软肋,说明外部渠道不够,应该提升品牌曝光和营销活动,另一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老客户流失严重,说明粘性不够,应该提升服务质量和老客户社会化运营。
在一个数据分析尚不发达的年代,企业家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产生决策,而当企业成长和遭遇到互联网时代,拍脑袋或许应该更多结合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了。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家的决策习惯,也关系到企业未来能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基因,因为,这仅仅是个开始。
再切换一个角度,如果企业的核心优势是技术或者人才,那么更新换代的学习就至关重要了。首先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是必要的,其次要充分发挥这部分的优势,或许平台化战略会更适合你,比如利用技术和专家组建联盟,或者建立一种授权加盟的体系。当然,这背后仍然需要数据分析和后台管理。
最后再来结合时下大热的O2O换个思维,如果你的优势是线下的网点,那么ok,店铺的媒体化运营,会让你有机会变身为一家新媒体企业,参考案例可以看看楼宇广告的分众,或者出租车广告的触动传媒,甚至覆盖冷门区域的角落传媒。以零售业为例,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模式会是“逛而不买”,那么店铺就成为一个免费的入口,这和互联网的免费业务是非常相似的,经营者关注的焦点和互联网企业也非常相似,就是如何转化和成交。且看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免费游戏是特权经营,这和购物中心的思路类似,你逛一逛是免费的,要体验吃喝玩乐则必然产生消费,假如在商场放置一台“盲拍抽奖”的机器,用1元可以买到随机抽取的几种试用装组合,购物和试用品的派送就变成了一个游戏环节,娱乐性的提升,是媒体化的一个方向。媒体化还可以从其“内容定制化”进行创新,传统店铺曾经做过“销量排行榜”,但如果通过扫码行为可以为商品投票留言,将每个商品都变成了一项媒体内容,收集积累了数据,从近了说,可以成为影响进货的依据,从远了说,通过实体店来众筹,有何不可?甚至,实体店的媒体化,可以产生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模式,只不过你的“朋友圈”就是身边的邻居,饭店、菜市场、幼儿园、物业小区,只要不是直接竞争对手,都有合作的空间,这不就是互联网的“互换链接”吗?通过二维码后台,也可以方便地收集数据。
引用“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的话,创新=试错,选准自己企业的优势能够降低试错风险,互联网化的路径有很多条,殊途同归,对一家企业而言,加法之后要做减法,很多时候,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最后再提醒,如果将企业的现有成绩作为一份答卷,那么拼成绩的时候,也就是转型的起点。你所曾经积累的每一分都是干货,认清原有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啊,千万。
更多交流,请关注盛景网联官方微信sjwl360或作者微信:pkuc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