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漫游费it |
分类: 乱弹IT |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漫游费听证会终于确定在1月22日开了。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案也公布在信息产业部的官方网站上了。
第一个方案是,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比本地通话费高出的那两毛钱。国内漫游费延续主被叫保持一致的风格。不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后付费用户上限标准0.4元/分,预付费用户0.6元/分;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加收每6秒7分钱的长途电话费。
第二个方案是,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比本地通话费高出的那两毛钱。不区分是否占用长途电路,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但实行主被叫差别收费。主叫上限为0.7元/分,被叫上限标准为0.3元/分。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可以看到,两种方案都按照消费者的呼吁,取消了现有的漫游附加费。其中方案二区分了主叫和被叫的,并取消了占用长途电路的附加费用,降幅更大,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但是,以听证代表为首的消费者并不满意,还表示要提出更加便宜的新方案来。
国内漫游费应该如何定价,我不知道,但能看到欧洲的现有制度,尽管也未必完全合理,但用户都接受了,也没有太多怨言。
2007年6月,欧盟27个国家政府开会讨论移动漫游资费问题,最终确定了一个主被叫区分的标准。第一年为主叫0.66欧元/分,呼入为0.32欧元/分。价格上限管制计划在第二年将资费降低到0.62欧元/分和0.30欧元/分,第三年降低到0.58欧元/分和0.24欧元/分。这个价格并不便宜。欧洲的移动运营商通常是单向收费,制定不同档次的月租费,根据包月费的高低来提供语音服务,例如德国o2所提供的学生套餐,在基本月租上增加20欧元,即可实现同一运营商网内不限时拨叫,但拨打网外手机则需支付0.49欧元/分。也就是说,除了主被叫区分外,网内网外实行的也是差别定价,这也符合运营商支付的成本。在语音业务漫游费下降之后,部分运营商提升了数据业务漫游资费标准,一个非常可爱的Vodafone用户在论坛里就对上涨了4倍的短信漫游费喋喋不休地抱怨过。
在国内,针对漫游费的讨论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成本成了争执最大的焦点,只要有专家出面反对“零成本漫游说”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这里有个疑问,不知“运营商在采购设备时所划分给漫游用的成本”算不算成本,更不知维护基站费用的人员是义务维护还是需要领取工资的?本人也非常希望能够白打电话白上网,最好移动运营商还能每月倒贴几百大洋。然而很遗憾,目前通信服务还尚未被完全纳入社会福利体系,通信运营商不像自来水、交通一样作为公益性机构存在,所以不能指望国家发钱来养活员工、采购设备,只好依靠用户付费了。政府如何立法,也是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进行指导,而不是强制定价。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指望手机费一下子暴跌,简单粗暴,恐怕却未必直接有效。
顺便说一句,运营商的成本其实是随着业务结构而不断变化的。目前,欧盟已经将调整数据业务漫游费提上了日程,其中包括短信、彩信等在旅途中使用较多的业务的资费,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来也许我们会享受到“买数据业务赠送话音时长”这样的打包套餐,语音业务的资费水准下降那是大势所趋,但是运营商在定价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现有国内通信市场的水准,按照目前,数据业务仅在几大运营商总收入中占1/4左右的情况,资费降起来恐怕很难“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