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瑞的新经济年会是越来越实用主义了。
实用到,参会的新媒体们也开始纷纷把注意力从“聚拢人气”向“实现收益”来转移。
艾瑞总裁杨伟庆问,在占据了互联网总比例40%以上的门户网站里,男网民关注的是数码和体育,那么谁知道——女网民关注的是什么?
Poco总经理姚鸿说,我们线上线下的图片分享吸引了占据网民60%以上的受众——18~26岁的“80年代后”人群。
泡泡网CEO李想说,通过调查,互联网其实已经成为用户购买汽车时所参照的首选媒体,而这部分用户的年龄是在30~40岁之间。
这些参差不齐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我们一致认为新媒体动了传统媒体的奶酪,那么这些新生的网络力量又如何去把到手的奶酪做大?新媒体,它动了谁的G点?
从年龄上看,80年代后无疑是目前草根网民的主流力量,但不见得是创造价值的主要人群。如果100万网民愿意为某项服务支付1元,也就相当于另外1万网民愿意为另一项服务支付100元。总价值相同,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所付出的成本却不同。从流量上来看,为少数精英定制的服务比为多数草根提供的服务,要更直接有效。
从性别上来看,男网民更关注内容浏览和互动讨论,而女网民关注的则是电子商务和电子阅读,尽管女网民并不具有数量优势,可是看起来,她们的爱好显然更容易让新媒体赚到钱。
这也就是说,最愿意从网络上获取资源的人,未必是新媒体真正的利润来源,而要结合经济能力和支付意愿来综合考虑。如果我们把G点的G理解为Gold这个单词,那么,在频繁提及和深入研究Myspace和Youtube的同时,新媒体们不妨再多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和调查,谁,更愿意为你们的第四次浪潮来买单?谁,才是你们去淘下一桶金的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