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乱弹IT |
死有轻如鸿毛,重若泰山。
过劳死的分量有多重,从网上的舆论风波也可以看出个一二。
过劳死这个词,就是最近一两年流行起来的。
在学校的时候,有个去了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师姐在学校BBS上发帖子时,这么写道:“我对面的一位同事是工作狂,整日整夜拼命地加班,经常到东方发白的时候才伏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后来有一天,他刚刚发完一个邮件,忽然一头栽倒在桌子上,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起来……医生说,是突发性心脏病……”
在我的印象里,那个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为此而承担任何恶名,每次校园招聘,还是有莘莘学子趋之若鹜。包括刚读完师姐这个帖子的校友,下午就义无反顾去参加了它的笔试。
所以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安乐死是一种生活方式,过劳死呢,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无非选择生活方式不同而已。谁都不妨碍了别人,只是伤害了自己。
一年前,爱立信的杨迈猝死,过劳死又被提上日程。惊诧者有之,叹惋者有之,借机评头品足者亦有之。 杨老先生是名人,吸引眼球并不过分,但无论如何,网上网下的评论都仅限于他本人,而没有对爱立信这个企业进行任何攻击。
而华为就没这么幸运。我想这位叫胡新宇的兄弟是让华为牢牢记住了,他的仙逝,让华为差点儿被唾沫星子淹死。
如果我没记错,这在刑法中被称为“连坐”。外企员工过劳死,怎么就没任何异议;华为员工过劳死,为什么就被连坐?凭什么?
首先有积怨在里边儿。在媒体上,华为“封闭式的工作方式”、“近乎残酷的淘汰制度”早就留下了恶名,它的管理太特殊了,它对媒体又太不卑不亢了,以至于普通老百姓只能雾里看花。
其次是宿债上门来。一个如此年轻而又如此成功的企业,一个业界和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当然更是竞争对手的眼中刺。它的风格太偏执了,它对员工又太我行我素了,以至于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
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善恶感来搞臭华为,多高明的一步棋。
我想过劳死本身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逐日提升,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如不注意调节,寿命不缩减才怪。我有个朋友,号称IT名记,形象却不敢恭维。不到30岁,就满头银发;缺乏锻炼,导致大腹便便。我相信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足足老了30岁。采访、赶稿、专题,哪个不是在耗费精力,跑会、出差、熬夜,哪个不是要透支青春?
所以我建议他,健身、泡吧、按摩、桑拿、SPA、郊游,把更多时间花在休闲上。找个周末,不接手机,不开电脑,不谈工作,享受一次“不插电”的美妙时光。生命就是一根弹簧,绷得太紧了,断掉是必然。工作和休闲都必须适度,才能可持续发展嘛。
华为是累,可跟很多行业很多企业相比,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世界,得跟失总是平衡的,你要出类拔萃,你要尽早飞黄腾达,就必须得牺牲许多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健康、家庭、爱情、享乐……甚至生命。
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毒品,你就是选择了死亡。
我要说,如果你选择了高压的工作,而又不注意维持健康,那么你其实就是选择了慢性自杀,那么任何后果也都是咎由自取。
我们没有去权利去谴责企业,生活方式是自己选的,我们只能遗憾,遗憾他们不会生活,或者说,根本就不够爱他们自己。
当然啦,这种同情,不包括在情人床上精尽人亡的那种“过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