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权变成女拳
(2021-01-26 11:26:36)分类: 这个可以发 |
这样的谣言,在中国不会被追究——《不仅男女同厕,还允许“男性”参加女子体育比赛,女性运动员将再无优势》。这是两天前流行于中国网络的一则拜登行政令的内容,至于为什么不会被追究,我猜大概是因为它很爱国吧。
爱国的背景,是造谣者预设的前提,而且是真实的——男女同厕是多么令中国人民贻笑大方的丑闻,我都能看到屏幕后面一张张贱贱的笑脸。而通过一通键盘猛如虎,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又胜利了一回。
在恭喜他们胜利的同时,真实的预设前提更加凸显出来。极端女权思维,被包括他们但不限于他们的人们,混淆成女权主义思维,甚至混淆于男女平等观念。而男女平等,正是中国的国策之一。以极端个例构陷男女平等,以女拳代替女权,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术。这不仅仅是一种黑化伎俩,更是公众层面对男女平等观念普遍不屑的一种反映。真实的现状就是这样。
中国的性别平权,目前看,仅止于设计层面。而且,即便在设计层面,也不是由衷的、接受的。她面对的,是数千年顽冥不化的传统。这个传统对性别平等的态度,也不仅仅是构陷和嘲弄,而是即便有立法保障,也要摆出施舍和恩典的姿态,把平权也变成了一种权力。这给我的启发,是一个命题——一项权利的获得,是不是必须经历争取的必要过程?没有争取和度让的互动,白来的权利总感觉有点假。中国的性别平等,就让我感觉假。
弦子诉朱军案,未被主流媒体报道。而自媒体的声浪里,则充斥着对女拳的奚落和嘲笑。这样的态度,首先源于他们以为的敌手的孱弱——她们是不堪一击的。而这个态度,也等于给了女权者一个启示,就是加大抗争的力度。我从隐约透露出的消息里,就看到了她们的团结和坚韧,看到了她们面对社会的奚落嘲笑,所表现出来的早已超越了敌手想象的那份坚强。在北京的冬夜里,来自“弦子的朋友”为“弦子的朋友”点送的外卖和热饮,传递着一种令人感佩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所有的奚落和嘲笑,都相形见绌,苍白无力。
在我想象中,这是性别平等观念真正的样子。我同时认为,当敌手只能以造谣泼污的手段来应对你的时候,你已经是胜利者了。
但中国的平权之路还很长。像所有的挑战传统一样,平权运动只能是一个充满荆棘的漫长旅程。但好在,平权,已经列入普世价值的一部分,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并且,设计层面的举措,至少在立法立规上,也站在了道义一边。而我认为,最有利的条件,依旧是,在中国至少有几亿母亲和未来的母亲,她们是普及推广平权观念并令其深入人心的最有效力量。因为在中国,孝亲是天然的道义,与平权正可以互相帮衬。对构陷泼污平权者最有效的惩罚,就是让他们的母亲觉悟,并反制于他们。以斗争年代里的这些经验,还施彼身,我觉得也很恰当。
这么看,女拳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但前提是,一,要攥紧,二,要真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