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窟的特

(2020-11-01 11:59:53)
分类: 这个可以发

N年前,游北京法海寺。这庙最值钱的,是一组明代壁画,号称北京壁画界的最老最完整者。

按现在网上搜来到结果,壁画已封存,只对文物专家开放。按此说,当时我去的时候,身份应该近乎文物专家。因为工作人员对我说,花200元,就可以让我看画,而且他给讲解。那天,我就这样来了次包场。这是我N年前的一次殊荣。

麦积山石窟,肯定更是大美了。然而你真去了,又会徒呼奈何,所谓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是也。山下望之,壮观无比。等齁喽带喘爬到近前,却发现石窟多被纱窗密封着。那纱窗的经纬,密度堪比蚊帐,以人的视力,是无法看清楚的。想看个究竟,也不是没辙,特窟欢迎你。所谓特窟,就是麦积山最美最有名的造像,只要花400块大洋,就能门为你开,细细观瞧。

严谨地描述如下:起码自N年前法海寺始,直到今天的麦积山,中国看似禁区里的文物,只要多掏银两,你都可以轻松赏玩。不严谨地描述呢,就是,这个由特而钱、由钱而特的文博现象,历史要更久,普及要更广。钱到位,人人都是文物专家。

技术问题我不想多掰扯。像蚊帐的用途,如果保护是初心,则那样的保护,不如把游人阻于山下。而特窟之有,如果保护也是初心,则别人砸钱也不给面子。特别的美给特别的你,这样的特,就是人们常骂的特权,跟领导批条子一个意思。

而从大面儿上说,文博行里,因为常具稀缺的价值,所以一定会有垄断存在。垄断既存,想没特权都难。即便没有微观佐证,这也是逻辑的必然。我还敢说,以现在的文博热,这样的特权,只会日渐隆盛,蔚为大观。

然而有趣的是,若把这事儿拿到公共空间说道,我又敢保证,理解和支持者众。那天和人论起麦积山之特,对方呛我:多好,把起哄的人都拦外面了。一个“起哄”一个“拦”,暴露的,不是对价格杠杆的认可,而是对特权的基本态度。我早说过,中国特权的泛滥,并非因为特权者如何凶猛,而是因为来自无特权者的站脚助威。对花钱进特窟礼赞最力者,也不是那些花钱进去的人,而是在外面的围观艳羡者。因为骨子里,他们人人都有一颗特权的心。

有这样的特权拥趸做民意基础,麦积山们何乐而不为,何乐而不胆子越来越大。据说,进窟的价码以后还要涨,,而且力度不小。我想,以后能进特窟的人,大约也不会再生殊荣之念了吧。因为特权还有个规律,就是特权愈特,特到趋近唯一时,谦卑和敬畏将从特权者心中完全移除,而只剩下睥睨众生,与艳羡仰慕者遥相呼应。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怎么成为吕布?牠,怎么变成赤兔?一起努力吧,欧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办公室的算法
后一篇:好好说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