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以群分

(2020-05-06 11:00:43)
分类: 这个可以发

北京的垃圾,现在开始,有了三到四种——我尚在学习中。而站在垃圾箱前的阿姨——我家楼下的是80多岁,也告诉我,在这里,人也分出两种——倒垃圾的,和监视倒垃圾的。

然而这个事实很容易被遮蔽。阿姨的监视,代以教授的方式,很温和也很耐心。而像我这样的学生,乖巧听话不说,还会担心阿姨的健康——厨余垃圾的恶臭,马上到来的暑热……那个高至2000元的罚款,怎么可能开出一单?

阿姨们统称志愿者,而且是有报酬的志愿者。在他们诞生之前,所有倒垃圾的人,对面负责监视的,本是拥有执法权的官家。虽然在我和他们之间,监视与被监视的性质过于清晰,情势有点冷漠,但于法和执法,于垃圾分类大业,却是完全的正常操作。

现在,中间加进了志愿者,加进了钱,加进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垃圾分类立法的刚性,被这厚厚的一层遮蔽,模糊了。最重要的,是本该站在对面的官家——那个真正的监视者,无形中缺位了。而若哪天,阿姨和我之间稍有差池,原本一个楼门里的邻居,则会还原出监视与被监视的那层冰冷关系,凭空生了忌恨,即所谓的群众斗群众是也。

可见,法的事,用人情世故替代,既伤了法,也伤了人。而真正的人情世故,有谁听说是靠制造对立和出卖关系维持的?如果有,那他一定是个奸细。

这样的人以群分,每天都在上演。刚过去的五一,又把大家伙,分成了“前浪”和“后浪”两种。能把“后浪”喊出来,就意味着已经横下了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的决心。这一拍,原来的父子、师生、长幼,又生生被挑拨成了群众斗群众。所幸,“前浪”们表示认怂,“后浪”们也没给面子,挑拨未遂,却启发了“后浪”们的一波“真理大讨论”——难道这就是挑拨者想要的商业成功?

不过,挑拨未遂,在群众这边,概率一向是极小的。公平地说,其原因,不是挑拨者的伎俩多高超,而是群众斗群众的基因太坚实。所以,预防挑拨,病毒多流氓你管不了,能做的,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吉日
后一篇:咬文嚼人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