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8,878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铁扒门,到底结了什么果

(2018-01-13 11:29:01)
分类: 这个可以发

到“老公丈夫是刑警大队长”、“延误300趟列车”被定为谣言,“高铁扒门”所掀起的这一波全民共愤圣母辈出,大约也就落下了帷幕。下一波呢——敬请期待。

然而落下帷幕后,总结“高铁扒门”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2000元的罚款吗?这是“网判”最不买帐的。“网判”的力度,起码是“踹”下去、“铐”起来,或者干脆,“毙了得了”。

不可能是吧。但可能不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全民共愤的恶意如何蔓延,不管“网判”的尺度如何恐怖,“高铁扒门”案的走向,依然按其内在的逻辑在延展,最终,总会定格在制度上——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这是一个铁定的标杆。

但是,这个真的结果,我并没有看到。

就在全民的恶意和恐怖把肇事者完全淹没的同时,作为乘车制度的建立者和执行者,铁路部门的渎职、失措、沉默、却悄悄地从公众视线里溜走了。它的安全上岸,就意味着乘车制度,在这一起个案中,并未受到考问。它的貌似无辜,更给乘车制度的漏洞,打了成功的掩护。铁路部门毫发无伤,制度的检讨和修正就无从凭籍。所以,总的看,这次的舆论挞伐,是找错了目标。扎枪满天飞,矛头却没有方向。

所以我想过,如果真的延误了300趟列车,甚至如网民臆判,干脆发生了追尾事故,结果是不是更好点?如果是那样,肇事者恐怕是要坐大牢的,但我也能肯定,那时的锅,绝不可能由她一人来背。坐牢的,肯定还另有他人。而由“高铁扒门”触发的对乘车制度的考问,也便顺理成章。

但是,一个理想的结果,难道就必须通过把事情“搞大”才能实现吗?这是需要“高铁扒门”风波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进行反思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来不是依靠牺牲一介小民而实现的。已经暴露的制度建立、制度执行和制度改善问题,如果得不到正视,才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关键。

这么看,折腾一溜够,原来大伙儿还是挑个软柿子捏了,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