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977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雨同舟 虽败犹荣

(2016-11-21 11:24:31)
分类: 这个可以发

中国足球积弱既久,心理上便生了异样,常识之外,又有了自己变态的一套逻辑。虽难参详,却足供欣赏。

比如非赢不可的比赛踢平了,却兴奋地看到“踢出了自信”。无论是否“水军”的创造,这变态的逻辑,是可以与常态的逻辑拿来比照一番的——什么是自信的最好表现呢?难道不是胜利吗?自信了而终未胜利,难道不是绝大的遗憾吗?却为何偏要兴奋起来呢?

又,输球了。变态的逻辑会说:虽败犹荣。一个踢积分的比赛,赢了是3分,输了是0分,怎么能说虽败犹荣呢?国际足联许了你这3分吗?输球给你开奖金吗?关键的——足球不是一项追求胜利的运动吗?怎么败还光荣了?那胜还光荣吗?如果都光荣,还踢个什么劲儿?梅西C罗都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吧?我见过最牛的球评是:“输得痛快”,但很可能是高级黑。

骨子里,我们是不承认失败的。至少,是很难承认失败。然后,阿Q之所以典型,就是在面对不能承认的失败时,总可以为自己找到类似“踢出自信”、“虽败犹荣”的理由。这最早属于安慰,于心理学上能找到根据,但久之,大多数人便信以为真了,以为在失败中真的可以找到自信,失败者真的可以享受光荣了。这一剂麻醉药,于精神和肢体的麻木大概总还是有的,但于胜败而言,则只能让我们永远做那个失败者。

所以,就足球而言,我认为,中国足球的病根儿,在于没有耻辱感,颠倒荣誉感。

如果这样的变态逻辑,仅存于足球一行,也就真的可以欣赏,而不至于担惊受怕了,但是,不要忘了,它还是可以传染的。

比如“出轨”,本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的事儿。发生既属阴私,善后也无须公告。即便阴私被揭,依然可以选择“无可奉告”。但社交媒体年代,好象是不承认阴私的——无论围观的还是当事的,凡事都要诏告天下,给一个交代。而如何交代呢?举最近的一例:受害一方诏告天下的是:“风雨同舟”。

还是不承认失败,还是麻醉自己,还是于常态的逻辑之外,找出了变态的逻辑。

事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人家已经上了别的船了,却怎么可能跟你风雨同舟,这就是不承认失败;不能风雨同舟却偏要诏告天下风雨同舟,这当然不可能欺骗别人,而只能是麻醉自己;还好,总还没见到“虽败犹荣”,否则这一出颠覆的,就不仅仅是逻辑本身了。

鉴于受害方是女性,所以还是看到了习见的“隐忍”。而且还要分清楚,人们的同情、道德谴责、咒骂渣男,都仅限于“出轨”本身。甚至,有很大的指向,并不是“出轨”者,而是另一个女性。但真到了危机处置的当口儿,人们最大的共识,却只有“隐忍”,必须“隐忍”。这是符合社会常态逻辑的最佳处理方法,所以也才会有迎合而上的“风雨同舟”。就是说,“风雨同舟”,是社会逼着受害者写下的违心之语。社会常态逻辑作用于一个受害女性身上,就是令她产生了变态的自虐的变态逻辑。

这么看,所谓的常态逻辑,至少在两性伦理这儿,也是步步惊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