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977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的试验

(2016-06-28 16:20:59)
分类: 这个可以发

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若这仅是对少数“不良”老人的批评,那么,另一个子曰的“寿则多辱”,可是连自己都搁进去了的。可见,“老东西”、“老梆子”之类的俗说,从来都有“理论”依据。至于敬老的美德,二十四孝之类,我猜,八成倒是骗我的吧。

及至今天,中国的敬老,已经步入对“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讨论了,而无论到底如何,老人的坏看来是坐实了。这可以看作是为伟大的孝道增添了时代的好标注,而至于对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全民研究,则也大可视为是对孝道的好实践。

总之,中国的老人,距离最危险的时候貌似不远了。

26号,上海70岁以上的老人,不再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地铁了。看支持率,八成多都喊好。记者隔天探验,发现老人坐车明显减少,大约也可算是老人用实际行动表示支持吧。归纳一下就是:把老人赶出公交地铁,受到了全民拥戴。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我猜,估计还是因为“老人变坏”,或者“坏人变老”了。而对坏人,还有什么客气的,全民拥戴,等于全民挞伐。

然而这毕竟属于又抽了孝道一个嘴巴,所以,上海在接受拥戴之前,实施了一个“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对60岁以上老人,分别给予每月75块到600块的补助。如此,按大家所说,等于把老人乘坐公交地铁的花销,提前暗补进他们的帐户。这样的“仁政”,当然在全民拥戴的同时,还会招些眼泪出来的吧。所以,26号的事儿,不仅安全落地,而且有可能变成一次成功的试验,即将推而广之。

然而这究竟是不是一次“仁政”呢?

如果孤立地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我觉得是,虽说要想拿到600档起码得活到100吧。无条件地给予老人补贴——或说,老是唯一的条件,这就是对“老”字最直接的解读和安排。对此,我也会拥戴。

但是,把“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和取消老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捆绑在一起,并以前者作为对后者的解释,就好象相声里说的“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这就不是“仁政”。岂止不是“仁政”,它等于政府通过老人的钱包,洗了一回钱。而把钱先给你再收回来,却还要堂皇地“在这儿等着你”,其心机,其算计,比较那些所谓的不肖子孙,真可以打个平手了。

或说,你可以不花这钱啊。确实,只要你钱包捂紧,这钱可以不让政府收回去,记者的探验也证明,好多老人就是这么干的。然而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政府在制定如上制度时,已经把老人的“抠门儿”算了个门儿清——料定你们会因为那几块钱,就放弃乘坐公交地铁,并且毫无怨言。

一项敬老的制度,却出于对老人的机关算尽,并仰仗着自己对“吝啬”=老人的观念的坚定认知,这简直就是构陷,何谈“仁政”。这样的“聪明”,这样的与老人的“智斗”,乃至所有类似与民为敌的“斗智斗勇”,都是卑鄙的。

或许,这些“料事入神”的制度制订者,也应该顺便反思一下,如今七老八十的一代,他们的“抠门儿”,又是从何而来——不用太费周章,只须问问他们自己的父母,大概也能明了——那不是中国老人的“天赋”,而是过惯了穷日子之后的自然表现。这是一个历史的伤痕,却不幸被他们兴奋地发现,并利用起来,以为把柄,恶意构陷,反制其身。无论“老而不死是为贼”,还是“寿则多辱”,恐怕都不及这一次上海的试验来得彻底和决绝。

尽管数量锐减,但毕竟,还有那既拿着政府津贴又坐着公交的老人——他们代表着那些依赖公交出行的刚需者。而只要他们存在,制度制订者的“聪明”,就是虚假的自我陶醉,对老人即“抠门儿”的构陷,就是既恶意又失灵的污辱。

但揣摩他们的用心,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在中国整体跨入老年社会的时候,我见识的,却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对策。那些白法苍苍挤在公交地铁上的老人,或许还不明白,就他们身边,从政策到年轻人轻蔑的眼光,都在告诉他(她)——你是累赘,你是多余的。

而我也分明也能预见,正是这些人,他们距离白发苍苍,也并不遥远。这不是报应说,这只是印证,中国的老人连绵不息的悲剧命运,还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世界最大
后一篇:脏摊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