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霾的名义
(2013-12-09 11:17:55)分类: 这个可以发 |
《陶庵梦忆》扯闲片儿,讲到人民群众的好日子,我觉得最经典的表述,是“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瓜子糖豆不是燕窝鱼翅,往来士女也不是明星达人,所以,好日子的实质就落在了吃和看上。那是一种享受的心境,好日子就是能够拥有这种享受的心境。类似的例子还有过节放灯,说南方多竹,故无论贫富,家家都做竹灯,做一大堆竹灯,然后全民坐船赏灯去,河道交通大拥堵。什么灯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家都做灯,都放灯,都赏灯。这还是一种享受的心境。
心境心境,就是境由心造。这虽然很有境界,但按科学,八成还要假于外物。准确说大概是这样——由外而内,由物及心,然后才有好心境。换句话说,心境既然有好,也必有坏,心境总不会缺的,关键在于它是好是坏,这与外物的好坏,属于因果。
像前几天的霾天,遮蔽了半拉中国。尽管也有“自强不吸”,但那是无奈的笑。忙于挑选空气净化器的人们,恐怕连这份调侃的心境都没有,而只剩下了坏心境。
有了坏心境,自然不会“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想看也看不清。发发牢骚吐吐槽,才是自然的抒发。结果这么一抒发,就被评论家逮着了——《莫鼓吹政府与民间的治霾对立》,说有些“把治理雾霾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政府”的人,是“无知”、“二百五”、“太自私”、“出风头”,就差骂大街了。
这可以看作是雾霾造就坏心境的连锁反应。评论家也是人,也被笼罩在霾天里,也心境大坏,看什么都不顺眼,牢骚吐槽等于给他火上浇油,所以就有点儿何弃疗的样子了。但这并不能成为让人理解他包容他的理由,因为他的指摘体现出来的,又绝不仅仅是坏心境。
比如:“各路意见领袖们同时应做绿色生活的表率。如果他们难以割舍高能耗的奢侈生活,也请他们不要通过反对绿色生活的号召,来耍他们又想表现环保正义,又不肯做任何个人牺牲的滑头。”这种逻辑听来耳熟,就好象鲁迅说过的,你不是好厨子,你就没资格批评菜不好吃。你不做绿色生活的表率,不牺牲个人,就不许你吐槽,否则你就是“滑头”。这种给批评设置资格和权限的做法,才是评论家表面的坏心境下掩藏的真实心声。这种真实心声,我觉得是跟雾霾一样具有毒害性的东西。当然,凡包藏如此心声的人,从来都不会把自己放在逻辑之内的。评论家自己是不是他所说的“滑头”,历史早就给出了印证。
8号,韩红发微博:“春节建议大家不要买烟花,中国的空气状况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要是再燃放很多烟花那就比重度污染还重度污染了。”按评论家的逻辑,曾被曝光拥有至少两辆车的韩红,算不得绿色生活的表率,应该也属于“滑头”,没资格发出这样的倡议。好在评论家的话不是法律,所以韩红可以照旧说话。
而至于春节要不要放炮,这才是一个比评论家的话题更具有意义的真实题目。据说相关法律已经有了,如遇糟糕天气,可以依法禁止燃放。韩红的倡议,则属于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它给人以选择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或者拒绝燃放。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话题。以北京为例,曾经禁放,又放开,变成现在的限放。为什么?我猜,其中就包含了“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的精髓,既保留传统文化,又送还市民体验年味的享受。在这儿,火烛之灾、空气变脏,是与传统年味之间做过权衡的,限放政策,也正是这种权衡之后的选择。客观讲,所谓传统年味,是个恒量,而火烛之灾,特别是空气质量,却是变量。当这个变量变到足以压倒传统年味时,我恐怕那就是北京重新祭出禁放法律的时刻。
不过,既然是变量,就存在两种可能,有可能变坏,也有可能变好。既然变坏引发各种坏心境,那我们还是期待变好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