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傲慢
(2013-03-28 11:49:09)分类: 这个可以发 |
中国媒体对苹果的围剿,貌似还没有结束。
而围剿的理由,到了现在,却越来越令人尴尬了,只是一个模糊的“傲慢”。
因为“傲慢”而围剿一个品牌,是不是媒体的责任?而考虑到这个品牌是世界第一,又是洋品牌,则围剿又显示出另外的意味。
既然是围剿,那么选择性报道就是应有之意。否则,就无法解释,一个令人发指的傲慢者,它的产品却能影响到几乎每一个人。
苹果被指摘“傲慢”的首要证据,是售后的双重标准。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第一,苹果在华的售后标准,是不是违反了中国法律?如果是,则直接依法办事即可,犯不着以媒体围剿的方式做道德批判。第二,如果苹果确有双重标准而又合法,那么就是中国法律与他国法律在售后标准上存在双重性。如果是这样,媒体到底该围剿谁呢?第三,苹果的双重标准,是苹果一家所独有,还是一种普遍存在?或者,其他品牌甚至尚达不到苹果的售后标准?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只能说明,媒体围剿的另外意味,才是围剿的主要诉求。
廓清选择性报道的有无,需要仔细调查。现仅提供我个人的经验——虽非果粉,但也有个IPAD。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尚未遭遇售后标准问题。而身边唯一发生过的实例,是有个小孩的IPAD,面板上的那个小圆钮不灵了,因为在保内,以为应该会免费维修,实际上却是换了个新IPAD。无疑,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意外惊喜,是日常消费中很难遭遇的。所以,仅以这个小孩的心得,他会对苹果的售后心怀怨恨吗?
苹果“傲慢”的另一个重要证据,被指为苹果应对危机公关的态度。对此,除了碰了软钉子的媒体不能释怀外,跟消费者其实没半毛钱关系。如果说非有关系,那么也只能是媒体遭受果粉的简单鄙视。
苹果的“傲慢”,显然不能以售后标准和公关态度囫囵定论。事实上,我最早对苹果“傲慢”的感受,来自它对中国市场的饥饿营销。那是典型的“傲慢”试探,但结果证明它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包括它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和世界范围内的果粉文化,中国企业,包括中国媒体,本应该抱着感恩的态度,虚心学习这个送上门来的成功案例。只有端正对苹果的态度,才会学有所获,进而发展自己。退一步说,即便不学,也无须敌视,羡慕行,嫉妒就小气了,恨则充满了恶意。
到目前为止,苹果依然是一个传奇。历史上看,所有传奇都具有成为传奇的特质,包括“傲慢”,既是传奇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格和实力。历史也证明,对传奇贬损泼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个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