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不评论同行
(2013-01-31 16:13:50)分类: 这个可以发 |
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这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现在再听,总产生耳误,听成了“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句漂亮话,在大一统的思维里,也只能是句漂亮话。
关于电视记者怎么当?我不知道。赶巧有闾丘记者批评柴静记者的当法,我以为可以蹭堂免费课听听。但我未遂,因为柴记者并未回嘴。这姿态固然高雅,捍卫了对方说话的权利,但于电视记者怎么当这个问题,并无帮助。后来董路主持也批评柴静记者当得不好,但批评的方式是八卦柴静记者的故事,脱离了业务讨论的范畴。马上又有姚晨明星回护柴静记者,当然就更不是在讨论问题了,而是你有义务保持沉默,否则就是同行相轻。董路主持当然不干,大意也是你有义务保持沉默……至此,关于如何当电视记者的讨论,就彻底无法进行下去了。
理越辩越明,这是电视广告语,但到了这里,却是理越辩越木有了。像我这样嗷嗷待哺的求知者,情何以堪。回想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这话怎么能说是漂亮话呢,简直就是谎言。要知道,这还只是在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就已经演为人身攻击和话题中断。其他时候的说话,以及捍卫说话的权利,该有多难。曾经看过一段英国下议院的辩论视频,首相和在野党领袖一人一段,轮番发言,张口闭口阁下,比大专辩论赛还讲规矩。这固然有装B的嫌疑,但从中也可看出,第一,他们有承认异见的意识;第二,他们有辩论的规矩。抽人大嘴巴不装B,却是实实在在的不许人说话。
闾丘记者在回应批评柴静记者时说:同行不评论同行,这是不成文的行规。这个行规,是否真有,我也不知道。如果有,那就是狗屁行规了。而且,这才叫真正的装B。
其实,姚晨明星所说的同行相轻,倒是一直存在。那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你说它鸡贼吧,但毕竟还是竞争使然,并非无缘无故的恨。既有了这个骨子,却非要扮成一团和气,再制订成行规,但又不成文,这就尤其装B了。或许,惟有把这行规,看成是竞争的另一种延续,才能够成立。
同行评论同行的好处,不用解释,肯定比不同行之间互相瞎评论要多。就算坏处是相轻,也能从相轻中戳中同行的要害给我们看。比如柴记者的“表演”采访,原来我以为是很牛比的,小脸一端,小手一托,小眼一凝,千娇百媚,比看新闻联播提神多了。但经闾丘记者提醒,说:新闻栏目的记者,应当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背后,电视记者不该去塑造镜头前的自身表现。我又如醍醐灌顶,觉得闾丘记者的浴火巴格达才更提神。直到前两天,又看了那个爆料红霞女的朱记者的事迹,觉得手拿一只U盘但偏偏不给警察叔叔的调查记者,才叫真牛比……但是,到底谁最牛比,到底谁是真记者,到底谁是好记者,因为同行们没有讨论起来,所以我一会儿一主意,始终如堕五里霾中。
新闻的同行之外,更多的各种中国同行们,似乎也默认并恪守着互不评论的行规。他们一起,把中国的许多真相,用另一种方式蒙蔽起来,自己却做了骗子的帮凶,或者干脆就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