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搬走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可以发吗 |
关于北京通州城墙的“下落”,最新的消息是,“原址展示”。虽然具体保护方案尚在“协调编制”中,而且“原址展示”这话多少还有点大卫下身马赛克的朦胧劲儿,但对比早一天的消息,这还是个好消息。
昨天的消息是,“为不影响地铁建设”,城墙需“切割搬走”,等地铁完事后再“迁回”。
搬你妈走啊!迁你妈回啊!先来后到你丫不明白啊!比起明城墙,你丫一破地铁站算个屁啊!
蛋定一下,深呼吸,好,接着说。
24小时内,从“切割搬走”到“原址展示”,其中的故事内幕,足够拍电影。而如果真拍电影,这个结局,属于大团圆。反之,“切割搬走”最终打败“原址展示”,就是典型的悲剧。假如出现了一直都说“原址展示”,结局却莫名其妙地变成“切割搬走”,这样的片子,则是荒诞剧。艺术是诚实的,艺术已经把这事的是非好赖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但现实却往往专门挑选糊涂混帐的路数干——“切割搬走”显然成为第一选项;拨乱反正之后,也并非不存在荒诞的可能性。
实际上,如今的修正案并不重要,必须反省的是,为什么在第一时间,“切割搬走”成为第一选项?通州城墙之外,举国而言,这种在第一时间作出的错误选择,已经成为普遍的规律。这你妈究竟是为什么呢?钓鱼岛都是我们的了,通州城墙难道不是?黄岩岛不许“切割”,通州城墙倒能“搬走”?一个孕妇的老公能成“卖国贼”,一帮自毁城墙的孙子不是“卖国贼”?
修正案当然也重要,重要的理由是,它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反省——举国而言,无数修正案的背后,意味着多大的社会成本?而更多的修正未果,或者修正不及,又意味着多少灾难已经无可挽回?一个人卖国的实效是有限的,而成群搭伙祸国的能量是无限的。而我们现在的处境,正是在以有限时间从事无限祸国的进程中。梁思成哭倒北京城墙起步,地铁站要挟通州城墙“切割搬走”当然不是终点。
假如通州城墙从来就没有过,让忧者无所忧,毁者无所毁,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